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省 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取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共42例,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评估患者引流量、停漏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引流量减少、停漏时间较短、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的使用,既可减少引流量,缩短停留时间,还可预防或降低各类并发症,可推广。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脊髓脊柱手术;脑脊液漏;预后效果
脊髓脊柱手术为现代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常见术式,而术后医源性脑脊液漏问题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制约手术效果,若未及时处理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此过程中,应尽早发现问题,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强化治疗效果,促进躯体康复[1]。取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共4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取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共42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以数字表法划分为甲组(21例)、乙组(21例)。男性患者共22例、女性患者共20例;年龄中间值为(41.54±6.94)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方法
甲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健康指导、情绪疏导、康复训练等[2]。乙组施行系统性护理干预,详细措施为:
①体位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体位,确保脊膜漏口处于上方区域,最大限度上保证脑脊液蓄积至脊膜健侧处,依据硬脊膜自身压力起到修复效果。②液体护理。依据患者自身状况,遵医嘱合理补充液体,再科学调整患者体位,减轻症状表现;全方位把控水电解质等因素的变化,以病情进展为准合理补充蛋白、血浆。③引流管护理。时刻把控患者引流管状况,鉴别其畅通度、引流液变化,详细记录引流管;评估切口处是否存在肿胀、神经异常等问题,时刻保证创口清洁卫生,预防并发症;若患者满足拔管指征,应在询问医师的条件下执行拔管操作。④并发症预防。定期对创口处细菌施行培养,再依据培养结果对抗生素予以调整;经常按摩患者肢体,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调整科学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引流量、停漏时间。②评估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涉及尿路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引流量、停漏时间等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 检验;并发症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 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结果
2.1 评估患者引流量、停漏时间
和甲组相比,乙组引流减少、停漏时间较短,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评估患者引流量、停漏时间[n、 ]
组别 | 引流量(ml) | 停漏时间(d) |
甲组(n=21) | 275.98±12.65 | 4.94±0.27 |
乙组(n=21) | 124.61±12.31 | 2.26±0.30 |
t值 | 39.2988 | 30.4287 |
P值 | <0.05 | <0.05 |
2.2 评估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评估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n、%]
组别 | 尿路感染 | 压疮 | 下肢静脉血栓 | 总发生率 |
甲组(n=21) | 3(14.29) | 5(23.81) | 2(9.52) | 10(47.62) |
乙组(n=21) | 1(4.77) | 2(9.52) | 0(0.00) | 3(14.29) |
X2值 | | | | 5.4589 |
P值 | | | | 0.0194 |
讨论
现代医疗模式下,脊髓脊柱手术适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等患者,特别为椎体滑脱、爆裂伤及脊髓脊柱先天性发育畸形、椎管肿瘤等患者中,不仅可有效清除病灶组织,还可促进术后恢复。但在此过程中,脑脊液漏为该部分患者术后高发性并发症,是因硬脊膜修补缝合不紧密、术中操作不当、硬脊膜或蛛网膜损伤等因素导致,若未对该现象予以及时处理,必将会影响治疗效果[4]。
在此过程中,可依据患者自身状况施行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详细为:(1)早期介入。手术结束时,第一时间向主治医师询问手术效果,是否存在黄韧带肥厚、硬脊膜粘连、硬脊膜或蛛网膜损伤等问题,以便可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续基础护理工作的施行。例如: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及血压等;时刻保证排便畅通,预防用力排便行为,保证营养均衡、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杜绝用力咳嗽或打喷嚏等行为。(2)心理护理。若已确诊为脑脊液漏,应及时做好患者情绪状态的评估,以亲切和蔼、通俗的语言文字,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3)体位护理。要求患者睡硬板床,且取头低脚高平卧位,既可减轻疼痛,还可预防脑脊液漏;切口区域可借助垫枕的使用予以压迫,缩小术区缝隙。(4)引流管护理。术后科学置入引流管,既可加快切口愈合,还可通过引流液性质、量等因素的变化,鉴别是否为脑脊液漏。若为淡红色、黄色清亮状液体,应警惕为脑脊液,且液体量超过100ml/日,伴随头痛头晕呕吐等状况,可确诊为脑脊液漏,应采取对症处理。但在此过程中,应保证脑脊液压力稳定,预防引流速度过快或过慢引起的各类问题[5]。本研究可知,和甲组相比,乙组引流量减少、停漏时间较短、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的使用,既可减少引流量,缩短停留时间,还可预防或降低各类并发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皓.护理干预对脊柱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214-215.
[2]韦春花.系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预后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215-216.
[3]曹英.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3102-3103.
[4]熊玉凤,徐红英,林丽芳,秦庆友,洪钦.系统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1):79+86.
[5]邓庆芬,汪文录,李兆全.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预后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