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分析

黄茜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平桥院区)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目的:总结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2019年12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护理对策。总结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透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集中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等方面,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血透室;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跌倒;院内感染

作为临床重要科室,血透室主要面对的是肾病患者,普遍存在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部分患者甚至同时合并多种症状,需要采取多种方案治疗,护理人员要实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透析液的类型与流量等,工作量大、繁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因此给予有效的预防干预尤为重要[1-2]。此次研究收集血透室血液透析病例100例,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现对研究结果予以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该时间段内我院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25岁,年龄均值为(43.63±4.72)岁。对照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7岁,年龄均值为(43.53±4.59)岁。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进行处理,结果为P>0.05,两组差异较小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2)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检查前均告知患者,患者对研究目的、注意事项表示了解,在知情同意书签字,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表示认可,且批准研究。排除标准:(1)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2)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3)对血液透析不耐受患者;(4)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6)存在语言交流沟通障碍、听力障碍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针对血透室护理人员加强知识及技能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予以考核,确保成绩合格后才能上岗。与此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2)加强护理管理。结合血透室人员情况及工作量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缓解疲劳、倦怠,以保障护理人员有更充沛的经历投入到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制定严格的科室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奖惩,制定护理操作细节。护士长要加强监督,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并予以评估,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及不正确的护理行为。针对不良安全事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减少负面影响。(3)设备管理。定期对血液透析相关设备进行维护,设备应用前检查器械各项性能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护理人员进行器械知识培训,现场演练血液透析仪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赢得患者信任,对患者予以健康教育,针对患者提出的疑虑耐心予以解释、说明,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1.4观察指标[3] 总结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5fa249e616f3c_html_715b2abb80bfa779.gif )表示,前者采用X2进行检验,后者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软件上计算,将0.05作为衡量标准,当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透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自行拔针

跌倒

院内感染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

2(4.0)

2(4.0)

5(10.0)

对照组

50

4(8.0)

5(10.0)

5(10.0)

14(28.0)

X2

/

/

/

/

5.726

p

/

/

/

/

<0.05

    1. 讨论

    血液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琐,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住院,且预后较差,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这就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透室不安全因素主要集中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以及细节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设备是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大部分为侵入性操作,若设备消毒灭菌不合理会增加感染风险[4-5]。管理因素主要指的是科室人员配置、护理管理等方面,合理的排班制度以及有效的护理监督管理是确保血透室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作为患者密切接触者,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及经验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此次研究针对血透室四项不安全因素给予了预防性护理干预,除对设备进行管理外,还制定了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以提升护理有效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透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透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血透室护理管理中通过对设备的管理、护理人员培训以及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等能够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郑云,凌芳,韩阳.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34.

    [2]公维华,陈荣方,严丽霞.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3):69.

    [3]蒋红艳.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3):132-133.

    [4]樊娟.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0):139.

    [5]李勇君.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