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骨外二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单开门钛板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单开门钛板术治疗;观察组(n=43)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损害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的脊髓损害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颈椎总活动度降低较对照组大 (P<0.05)。结论:与单开门钛板术治疗法相比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在改善神经功能中具有明显优势,但术后颈椎总活动度降低较大,因而可对椎板切除宽度适宜缩小从而降低轴性症状和C5神经跟麻痹的发生率。
【关键词】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钛板术
脊髓型颈椎病(CSM)为脊柱外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此病能够造成行走不稳、四肢无力发麻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须尽早实施手术治疗[1]。为使颈椎得到即刻和长久的稳定性,临床中近年来研发有各类固定装置,应用最多的为侧块螺钉和钛板术治疗[2]。对此,本研究以8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例,采取侧块螺钉和钛板术,旨在探究此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治时间起于2017年1月,终于2018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0.1±5.6)岁。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39-69岁,平均年龄(52.8±6.2)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全麻。观察组依照置钉法在拟减压段置如锥弓根螺钉,将韧带组织和棘突咬除,用刻度尺于棘突外侧8mm根部位置划线,采取3mm高速磨钻开钻于划线处,打磨椎板至纸样厚,切断椎板尾端黄韧带,夹住棘突根处后分离硬膜囊和椎板的黏联,锨除漂浮椎板,调整颈椎后伸曲度[3]。
对照组采取3mm高速磨钻开槽于侧块移行和椎板,打磨椎板内皮质,剪修棘突将头尾短韧带分离,慢慢锨开椎板,控制角度为40-50°,用适宜长度铁板固定椎板开门侧,在椎板和侧块分别拧入6-8mm螺钉,将引流板置入后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1)参考JOA量表对患者的脊髓损害进行评分同时计算其神经功能改善率。(2)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的颈椎总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代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二组患者脊髓损害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二组术前的脊髓损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脊髓损害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治疗前后二组患者脊髓损害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s,分)
组别 | n | 脊髓损害评分 | 神经功能改善率 | ||
| | 术前 | 术后3个月 | 末次随访 | |
观察组 | 46 | 6.9±1.8 | 13.8±3.1 | 14.2±2.9 | 68.4±10.8 |
对照组 | 46 | 6.8±2.1 | 11.9±2.8 | 12.8±1.8 | 61.6±11.7 |
t | | 0.245 | 3.085 | 2.782 | 2.896 |
P | | 0.403 | 0.001 | 0.003 | 0.002 |
2.2治疗前后二组患者颈椎总活动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总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2 治疗前后二组患者颈椎总活动度对比( ±s)
组别 | n | ROM | ||
| | 术前 | 术后3个月 | 末次随访 |
观察组 | 46 | 47.5±10.5 | 26.4±5.8 | 25.7±4.7 |
对照组 | 46 | 46.9±9.8 | 41.8±5.1 | 40.18±6.6 |
t | | 0.283 | 13.524 | 12.121 |
P | | 0.389 | 0.000 | 0.000 |
3讨论
颈椎切板是一类间接减压术,是以除去不同范围和宽度的椎板来加大椎管的矢状径从而有效增加椎管容积,起到解除压迫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4]。切除全椎板后容易发生颈椎颈椎曲度降低及加重后突畸形的现象,此与韧带组织、棘突和椎板这些结构的切除关系密切[5]。因此术中以内置物来保持颈椎曲度颇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对于颈椎后路手术,侧块螺钉固定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颈椎不稳以及矫正矢面失衡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侧块螺钉对颈椎的后柱、中柱实施了固定,因而相较于单开门钛板术治疗前者的不良曲度矫正和曲度维持更优,与此同时侧块螺钉过于坚定的固定住长阶段纵向连接的上下锥体使得正常活动完全丢失,所以侧块螺钉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显著降低。本文通过对此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的脊髓损害评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颈椎总活动度丢失较对照组大。此结果提升限制性椎板切除减小了椎板减压宽度,因而减压作用较侧块螺钉固定术弱。
综上所述,与单开门钛板术治疗法相比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在改善神经功能中具有明显优势,但术后颈椎总活动度降低较大,因而可对椎板切除宽度适宜缩小从而降低轴性症状和C5神经跟麻痹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正军, 姜康.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000(016):122-124.
[2] 周洋, 滕红林, 王靖,等.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J]. 中国骨伤, 2016, 29(010):943-946.
[3] 何道锋, 蔡晖, 马俊剑,等. 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加侧块螺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005):477-478.
[4] 马亮, 许永涛, 佘远举. 单开门与全椎板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 实用骨科杂志, 2015, 000(011):975-978.
[5] 李志远, 田金辉, 刘炳智,等. 侧块螺钉固定术后不同颈椎曲度与脊髓后移的关系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J]. 中国综合临床, 2020, 36(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