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

黄慧琴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7

摘要:目的:评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其的相关影响。方法:收取2018年05月到2019年11月时间段本院接诊的65例住院患者开展研究,依随机分组法对其展开分组,可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3),采取一般护理者纳入常规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者纳入观察组,比对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压疮率相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5f9fcccbc257e_html_10638d4a1abbd594.gif =5.346,P=0.021)。结论:住院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获理想效果,对压疮具显著防治及降低作用,患者认可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压疮护理;品管圈活动;压疮发生率


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住院患者常常存在压疮问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护理人员护理量,易引发医患纠纷。为进一步减少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效率,需引进相应护理干预。品管圈旨在连接具相似工作性质的人员,采取自发式手段将其集结在一起,利用品管工具进行生产成本的降低,进行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提高[1]。该护理模式能够促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发挥。为此本研究对2018年05月到2019年11月收诊患者(65例)实施研究,以一般护理、品管圈活动分组,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18年05月到2019年11月时间段本院接诊的65例住院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对研究持知情态度;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言语表达不清、意识模糊;依从性较差。依随机分组法对其展开分组,可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3),常规组男女数量比为19:13;年龄最大、最小为75岁、36岁,均龄(54.26±10.15)岁;9例脑卒中、5例心衰、12例四肢骨折、6例其他;观察组男女数量比为21:12;年龄最大、最小为76岁、38岁,均龄(54.75±10.04岁;8例脑卒中、4例心衰、13例四肢骨折、8例其他。两组相关性资料实施样本比对,P>0.05,比较价值存在。

1.2 方法

常规组予一般护理,如定期更换床单,协助患者翻身,做好皮肤清洁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品管圈活动:①构建品管圈小组:小组由护理人员、护士长等人员组成,其中护士长为组长,对小组成员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加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分工责任制,结合临床护理需求及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计划的详实,明确小组活动日程,积极总结与归纳,针对住院期间患者压疮事件发生因素开展调查,并予以详细分析,搜集有关病例资料,确定病发因素。②原因分析。无法对患者皮实施有效评估,部分护理人员对皮肤动态变化重视度不足;体位不当亦或是床铺过硬,床单清洁不彻底;出现压疮事件护理人员反馈不及时。③具体护理内容。组织全员人员进行压疮防治知识的积极培训,并将其熟练掌握,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压疮率相对较高科室采取品管圈活动,经组长对品管圈活动进行落实,对组员开展知识及实践运用的考核。在具体培训中强化对患者皮肤动态管理的效果,预先制定防治计划,针对护理中存有的问题加以整改;分析压疮诱发因子,依据此因子进行压疮高危因素的确立,并提出解决方案;构建皮肤状况报告,帮助圈内人员对患者皮肤状况加以及时掌握,降低压疮发生;重视体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动作保持轻柔,以免皮肤受损。调整床铺硬软度,通常以按压有弹性为宜,定时清洗床单及被套等相关医用物品,同时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加强体质,对患者每日皮肤状况于早会亦或是活动时上报、探讨。此外,制定压疮防治健康手册,将其发放于患者手中,使其从根本上进行压疮意识的加强,同时意识到防治压疮的重要性,与医护人员做好配合,最大限度规避压疮诱发因素[2]

1.3 观察指标

压疮发生率。差异性干预后对两组压疮发生状况实施评价。

1.4 统计学软件

本研究资料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涉及计量资料用t验证、平方差说明,计数资料则以卡方检验,%表示,统计数据选用SPSS19.0分析,研究结果用P值表示。

2 结果

压疮发生率

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经品管圈活动后压疮总发生人数1例,发生率达3.03%;常规组经一般护理后压疮总发生人数7例,发生率达21.88%,相比之下,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更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5f9fcccbc257e_html_e11dff3be5e10616.gif =5.346,P=0.021)

  1. 讨论

压疮旨在机体局部因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导致该区域血液循环受阻继而诱发皮肤组织呈缺血状,最终形成皮肤水疱、坏疽等的一组病症。临床住院患者出现压疮几率较高,是当前护理工作中较为多见且突出的问题[3]。对一些原发病且病程较长需卧床静养患者,基于水肿、体位不当等因素显著作用下极易引发压疮,加之护理人员对压疮无全面认知,导致压疮防治管理效果欠佳,增加护理难度。品管圈的实施可进行人性化管理及科学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易实现护理目标。该活动模式特征是小组具一定权限,其所有成员均具备决策权及发言权,特别是能够促进全员发散性思维的积极创建,进而提高总体护理质量

[4]。随医学模式逐渐改变及完善,构建且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压疮诊治及防治进行集中管理,结合各科室高危而常发性危险因素对护理措施予以及时调整,最大限度防治或降低了压疮。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压疮率相较于常规组显著降低,于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文献中报道一致[5],均提示品管圈活动的有序开展可进行压疮及患者痛苦的有效减轻,降低医疗成本,且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患者及家属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住院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获理想效果,对压疮具显著防治及降低作用,患者认可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易灿.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8):160-161.

[2]张洁.品管圈活动对促进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护理措施落实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27(09):117+119.

[3]张菡.品管圈在提高压疮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4(05):126-128.

[4]李娜,刘瑾,尚小华.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输液过敏性皮疹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157-158.

[5]张姬,许映佩.品管圈活动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1):47-49.


作者简介:黄慧琴(1994-),女,籍贯:四川宜宾,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