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自我护理与饮食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1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自我护理与饮食指导

张小彦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较为常见的极重要原因之一,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腰椎间盘变性、髓核破裂后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腰痛、下肢放射痛、神经功能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会造成身体的疼痛,而且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进行系统的治疗后,病人要加强自我护理,从而使该症得到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一、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自我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积极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关知识,了解发病的原因、机制、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事项,提高对此病的正确认知,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正确佩戴腰围

佩戴腰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腰部活动,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限制背肌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局部可以充分休息。另外,我们在选择腰围上,要选择既制动又保暖透气、吸汗的高性能康复护腰来保护腰部,这是因为腰部受寒或受潮很容易让症状加重或复发。

(二)腰部牵引护理

牵引治疗可以有效的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出部分回纳,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行腰椎牵引,牵引力度不宜太大,尤其是在急性期,重量应取体重的50%为宜,骨盆牵引带的压力需均匀作用在腰部并保护骨突部位,以防髋脊处皮肤破溃。在牵引过程中,由于胸部的牵引带可使患者出现憋闷情况,此时可大口呼吸,做放松练习。妊娠6个月以上患者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禁忌腰椎牵引。

(三)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背肌锻炼可以加强患者的腰背肌力量,保持肌肉良好弹性,增强脊柱稳定性,巩固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在症状减轻后,可以采取卧位腰背肌运动,腰背肌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强度以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疲乏感,休息后这种感觉消失为宜。腰背肌的锻炼方式为:1.“飞燕式”。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 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2.“五点支撑法”或“三点支撑法”。病人仰卧,双手平放身体两侧,双膝并拢屈曲,双足撑床,收腹抬臀,坚持30秒后再放松,每次30分钟,每天做两组以上。

(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习惯,加大对腰部的自我保护。例如睡睡硬板床,纠正不良体位、姿势;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伸和做蹲体动作,这样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者(如手术医生、护士、交警等)应学会“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轻轻收缩臀肌,双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生理前凸变平,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下肢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坐着时不要翘起二郎腿,不要直接弯腰捡起地面重物;要注意腰间的保暖,不要让腰部着凉。

二、日常的饮食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康复产生一定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注意补充蛋白质,蛋白质的量要达到每日100-150克左右,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如奶制品、蛋类、大豆粉,多吃鱼肉和鸡肉。加强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防止便秘的发生,同时注意补充钙、镁、d族维生素和b族维生素。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30-40岁的青壮年,尤以重体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但近些年的医学调查发现,此病逐渐年轻化、城市化,这与长时间办公室坐姿不良导致了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对椎间盘支撑结构造成了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患有此病,腰部剧烈疼痛、下肢麻木、发凉,别人在户外运动时自己只能在医院进行治疗,那该是多么的痛苦。因此与其患病后进行自我护理,我们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寒保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护好自己的腰部,减少患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