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案导学-四线并进-互动提升”(3+3+3)教学模式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4

“双案导学 -四线并进 -互动提升”( 3+3+3)教学模式解读

王乐福 杨硕 李文颖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社会需求,教学手段的发,教学技术的更新,教学教育功能的开发,教学设计者的态度和思想,都在影响着当前教育教学效果,提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更加适应学生的教育思想,教学载体多样化,让各具个性的学生,在集中教学中都受益,达到学生全面提升的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本文提出,对于每次课的主体知识点,不能“昙花一现”,也不要单线联系,要在“双案——四线”中同时并进,各条线不是互相取代,更不是相互抵触,而是“从A地到B地的并联”关系,知识结构中有,问题练习中有,课本中有,学案中有,ppt课件中仍然有,预习时涉及,互动探究时深入,收尾训练时巩固,坚持每一节课的节奏都是“合奏”与“混响”,这些“自助餐”式的学习载体,总有合适的“音频”或“食品”能够引起学生的“食欲”或“共鸣”。老师就是“编创者兼音乐指挥”,舞台上各个声源如何更和谐,何时发声,发什么样的调子,要融入作曲创编者和指挥者的才智,才可以欣赏到优美的交响乐。一节课的内容看起来不多,但学生的理解情况多,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教师就必须坚持多角度付出,无论“课本画块描线”“系统制作课件”“精心编制学案”“知识分层主线”“问题例题训练”“音像动画图片”“生生动态答辩”“引导学生会战”等等,这一宗才构成备课的教学方案,才能为一节优质课创造稳固的基础。在教学管理与实施中,教育的节点和情景信息都不是固定的,更不可能把学情都看作是一致的,在分层教育活动时,无论是人、事、资源、行为,多采用“3+3+3”的划分去操作,又可以将教育的精准度提升三倍以上。

关键词:课本、导学案、课件、分层教育、针对个体、载体“自助餐”,多措并举

正文: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下的新教育形势,让当前的青年学生有更好的更适宜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升华,能更全面、更幸福、更快速的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随着社会“水涨船高”的特征,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要不断摒弃旧有的、固定的,不符合学情也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习惯做法,要把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的辐射面扩大到社会、自然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精神、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学习配合、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体验与展示、学习拓展与实践、学习表达与艺术、学习感恩与承载的广阔空间,将这里搭建成为他们跳跃与腾飞的平台。为了落实这样的思想,我们“量体裁衣”,实施了“双案导学,四线并进,互动提升——(3+3+3)课堂教学模式”,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在教学控制与教学实施中落实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这里的教学模式,不是某一个字面上的教学格式,而是一个多措并举的教学思想模式,一个综合现代教学思想与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采用的工作模式。

要打造高效的教育课堂,完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必须学会应用先进的理念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将学科育人、全员育人与综合育人的思想融入教学,增强教学设计的目标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一个总体结构和规划方向,我们建立课堂教学模式的本意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让大家既能兼顾全局,又能重点突出,既有系统明确的统一思路,又有可操作性强,使知识条理,项目分析透彻的落实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型,应用于每一类知识,每一个阶段,分析到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环节。要通过教学载体的多样化,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最多最好教育,取得最高的效益,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坚持每一节课的节奏都是“合奏”与“混响”,这些“自助餐”式的学习载体,总有合适的“音频”或“食品”能够引起学生的“食欲”或“共鸣”。老师就是“编创者兼音乐指挥”,

应用中,尽管操作的把手、教学的主导权在老师的手中,操作的对象是学生,必须围绕学生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计划备课,预置教学程序,形成“两案四线”导学思想,并经过不同学校、班级、不同学生的尽量多的反复实践,不断反馈总结,不断推陈出新,才有希望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倡议注重的是,怎样更好地把握和落实课堂的“技术引路,学案导学,课本筑基,课件拓展,互动探究,学练结合,展示提升,反馈实践”等各载体的实用要素,实行对学生、对时段、对知识点、对练习题,对课堂结构的(3+3+3)分级分层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就在于提升教学的综合效率和精准度,依据现代教学条件和特点,可借助教室网络技术平台、多媒体让导学案的“双案”(电子版案、活页版案),“四线”(导学学案、课本与教材、ppt资源课件、导练与实践),融进老师的备课与课堂上的要点讲评中,不同的引导思路,不同的感官情景,让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以各自不同的形象方式,不同的激发效能,同时从不同的方向,送向每一位受体——学生,让学生选择打开自己最喜欢的“窗口”迎接“阳光”,减少缺失遗漏的机会,让辅助与载体,多渠道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在互动中探究,在合作中提升,在运用中拓展,在训练中提高。本课堂模式,旨在使每个学科老师对不同课型,不同模块章节的教学有更准确的针对性立体架构,不再是单一的讲课本,单一的黑白照片,而是立体的、可动作参与的“三维或四维”电影,这样使每一节课都有最基本的配套的课堂素材与导学线索,就方便了课前备、课中导、课后练、阶段总结与实践等的工作,由于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大结构,可以制作导学案要素模板,允许在不同教学情况下可能的浮动空间,也便于在不同届次学生的教学中循环实施,将核心素养下新教育理念和学科课标知识点,顺利“浇灌”入学生的脑海,也融化于教师渐行渐进的教学实践之中。

  1. 教育教学“双案”“四线”教学模式架构简述

现代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或管理者为中心的单向命令式教学管理模式,变为师生互动互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互助探究式的多向教育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人翁地位,按照学生发展需求,实行多资源多途径选择式分层教学,进行“量体裁衣”,设置多种手法,找到适合不同学生接受的新的教育思想的模式,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或平台,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在学堂内外,在书卷之中,在校园各处,在家庭社会,都能借助这一思想模式,让学生知识得到升华,潜力得到开发,特长得到保护,人格得到健全,并在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自理能力的锻炼,为其快速进入前沿社会,向社会释放更多正能量而提供直接的信念和动力。

之前,“课本+黑板+粉笔”就是教学的充要条件了,后来多了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再后来多了各种“投影片”,现在,既有不同的课本教材,又有多媒体数字设备,还有电子白板、电脑白板等,由于没有统一的设定了自我约束与自我要求,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效果各不相同,有些需要学生动手写出来的东西变成浏览文字图片和“看热闹”,缺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也缺少了关注个体的全面教学,学生个体接收不同信息的差异,导致不能齐步提升,出现成绩上的差异,反过来再影响新知的学习,恶性循环,人为制造出了“差生”,即时入校成绩一致,一年后班班有“尖尖”,班班也有了“尾巴”,再次分班,依然如故。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分析不同学生喜欢的知识“入口”你会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听讲,有些喜欢读看,有些喜欢边写边看,有些喜欢文字辩解分析,有些喜欢看图片情景联想,有些喜欢静思,有些喜欢语言互动,这些不同的“喜欢”,有些是从小养成的,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就形成了对应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一个单调式教学,势必就会让不习惯的同学成为了弱势群体,而如果我们同时提供几种学习途径需要借助的载体,总有学生喜欢的方式融于课堂学习,就可以大幅度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减少了差生出现的机会,即便学生有小的弱差出现,但只是在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成绩的浮动,不足以打击其积极性,便可以全力尽快的追赶上去。这对班级团体的提升带来极大帮助。同时,多线路的信息渠道,相互印证,也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感悟,形成更丰富的思维基础,对健全的人格培养也带来更多机会,让学科育人的素质教育思想得以体现。因此,“双案——四线”教学模式完全是这种思想的概括,

两案——四线”模式要点说明表:

项目

载体

内容意义

作用


“两案”

导学案(纸质)

教案的思想,学生动手的阵地,

思考与展示的轨迹;表达成果能力

活动素材、程序

展示成效

电子案(ppt)

教学进程,情景展示,快速反馈,

总结、测试与评价

拓展知识空间




“四线”

课本(教材+课标)

学习的内容界定;线索+核心+要求

基础概括

课件(ppt+多媒体)

展示知识环节;提高知识密度,引

入声像资源,快速展示结论与评价

课堂强化,多途径

信息;兴趣激发

导学学案

自学+自检;问题+互动;

方法+总结;达标+展示

课堂之前+课堂之中

梳理知识,返璞归真

导练学案

作业巩固;实践活动;综合能力

与知识扩展。定时考练。

课堂之后,拓展提升


三、用教育教学3+3+3”管理模式,辅助“双案——四线”导学。

对不同的资源,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学生采取了“双案——四线”导学机制后,同时落实教育教学“3+3+3”管理模式,会带来催化剂的作用。既包含课堂结构设置,知识问题分层,又包含教学思想引导,教学行动控制,还包含学生生活管理、学生行为教育,是一个综合针对教育教学的科学思想方法,可以从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方面理解。

  1. 教学资源与课堂结构的“3+3+3”整合特征

在“四线”导学资源中,课本是占主体性的教学资源,是浓缩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缩影,但在高中各学科知识架构与排列中,明显也要有“3+3+3”分布掌控意识。比如,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最大变化,将必修模块分为三册,每册平均三章,每章大概有三个单元,我们教师进行单元备课时,也要考虑每个单元平均三课时的知识量,即三课时有一个小结比较好,或者每三课时加一节复习巩固课,有利于学生的缓冲与消化。

在课堂导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绝大多数门类教学任务的落实上,对课堂份额实行时间与精力投放的“3+3+3”分配,即教师的主导行为(说做演写)占三分之一,约15分钟;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读写思做)占三分之一,约15分钟;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交流展示、合作研习,占三分之一,约15分钟。

其中,教师主导活动包括情景引入与展示、问题的提出、方法思路的提示、规律的总结与点拨、答案的点评与学生评价等;学生自学部分包括独立预习复习、独立当堂作业、独立定时检测、独立思考观察体会等;学生互动部分包括知识的总结、问题情景的分析思考与讨论、例题练习的纠错解惑、实验或实践活动的分工合作等。

2.学生基础能力的开发,可以实行“3+3+3”布局分层教学

参照学生阶段摸底测试或入校成绩情况,基本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约各三分之一,实行分层教学,增加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全员提高全面发展,在落实班级内分层教学时,因为在同一个班内,只是对学生的作业要求、掌握能力方面略有区别对待,不强迫后三分之一的同学非要达到前三分之一同学的水平,作业数量和难度略有区别即可。教学基本内容进度是相同的,宽广度不同。做好选择性学习,也有利于实施特色教学或特长教学。

3.依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学案编辑设计,实施(3+3+3)分层

在“双案——四线”设计时,贯穿课程的课前预习案、课中互动探究案、课未练习巩固与检测案,具有三层不同的目标要求;PPT课件要体现教材,体现探究学案,体现多媒体技术的魅力和外涉资源的展示三个方面。

在目标设置与教学流程上,也可落实“3+3+3”的布局:一是课堂节律分三个周期,分别设置三个副标题,对应三个知识核心,多了不易完成,少了课堂容量密度偏低,保证任务落实的最恰当为好。

二是目标深广度上分ABC三层面:A层面作为学考层面,注重的是基础概念规律、基本现象分析、常见生活引入等内容;B层面作为选考内容,适当扩展,便于后期综合;C层面为特长培养,冲刺高分,注重能力提升,综合性强。

4.促进学生互动,实施小组教学,也可采用(3+3+3)框架组织

为学生之间建立“兵教兵”平台,会带来更明显的互动效果。依据国际专家研究发现,合作学习的小组人员以三人最佳,所以可以采取三人一小组(强、中、弱各一人),九人(3各小组)一大组,全班分三片(左中右三区),实行组长负责制,落实学生课堂内外的自我管理机制。

5.每一节课内的导学同步材料和作业练习设置,具有(3+3+3)模式特征

在从课前预习到课未验收,目标导学导思的问题可以分三级:一级基本现象概念问题(如课本上的练习),多以选择题、判断题展示;二级应用分析推理与计算或整理(例题、归纳题、思考题),多以分析计算、辨析说明、归纳总结等形式展示;三级变形拓展、应用综合、创作外延等形式展示(特殊题型、高考题、情景综合题)。

6.对学生的阶段考评也可参照(3+3+3)分三个层面:

优秀、良好、合格,是对学生作业表现的常规评价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最后还是为了班集体中缩小差距。如果能够进行全批全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的会更准确。

对于本来就是差距较大的班集体,除了落实“四线”导学“对号入座”外,在作业的数量或难度要分层,可以分成三个档次,要分别达到培养尖子,壮大中坚,促进帮扶弱势者的效果。不要让弱者失望,并铺好对应的不太高的台阶,争取跳一跳能“吃到桃子”即可。

在作业反馈、讲解、补偿时,仍然可以采用三分之一比例设计材料。比如,一份区分度合适的试卷,高、中、低档题目基本各占三分之一,学生易错的、理解不到位的,第二天要讲的,三分之一合适,再补偿,再剩三分之一,都是正常的大概率表现。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有古代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都在说“三”的重要性。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代表了“三”的综合性和覆盖性,我们采用(3+3+3)模式,也有三三不断之意,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的潜力也是无穷无尽的,只希望我们能发挥这一模式思想,将每一个“3”发挥到极致,让其精神在各个领域,时时都能体现出“三角形稳定性”,则课堂可变,学生可变,教育可变,人生和社会皆可大变!

结束语:本文对当前高中学科教学的设计思想,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与分层导学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些虽是实践经验,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一节课不一定都要准备的那么复杂,只要是能让比例尽量多的同学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就是值得推广值得借鉴的。当然,上述也仅仅就像“几块砖”,抛出后,也许“灵光一闪引金玉”,也许“滴水穿石浪淘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追求的是教学主体结构要有个更科学的框架或导向而已,这些思想,真要从中有所建树者,必当先入模而后出模,不断学而时习之,并勤于思考,精于更新,量体裁衣,发挥自己擅长,多行教育特色之举,在研究教学中完善,在时代变更中优化。若有更多智者能成为有心筑道之人,当为莘莘学子祈福,也能为当下难题重重的学校带来祥瑞与发达推波助势,岂不妙哉!


5f9f63474650f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