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中医院 四川省攀枝花市 617100
摘要:目的:观察对肩周炎患者联合运用小针刀、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运用小针刀疗法与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对照组88.64%,P<0.05;2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经治疗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联合运用小针刀疗法和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疗效并有效改善疼痛症状。
关键词:肩周炎;小针刀;康复训练;效果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该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与肩关节肌肉、韧带以及肌腱等相关软组织受损或出现退行性变有关,进而导致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产生慢性炎症。现阶段对于肩周炎患者多利用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和药物疗法等予以治疗,虽可取得较优近期疗效,然而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仍有待提升[1]。小针刀疗法是中医经典的外治微创技术,近年来在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疗价值,以下将观察联合运用小针刀和康复训练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88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3~78岁,均值为(62.5±1.3)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均值为(62.4±1.4)岁。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患者保持端坐位并维持患肢自然下垂,选择喙突处以及肱二头肌利用小针刀在该处进行操作,在冈上肌的抵止端,以及肩峰下的岗下肌、小圆肌依次进行切开剥离法,并于患者肩峰下滑囊利用通透剥离法进行操作。在操作中针下出现松动感即可出针,再以为无菌纱布对针孔进行适当压迫,止血完成后创可贴在穿刺部位进行敷贴固定,患者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联合运用小针刀疗法与康复训练治疗,其中小针刀疗法操作方式同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如下:小针刀疗法运用后继续开展康复功能训练,例如双手高举;利用患肢触摸对侧耳朵;将患肢尽可能搭在对侧肩膀;利用患肢进行画圈,尽可能大;进行患肢的后伸牵拉练习。上述功能锻炼患者可结合实际情况每次选择3种及以上的练习方式,每天坚持练习约2次左右,各个动作需重复完成100~200下,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耐受情况合理调整活动量以及活动强度,防止活动量过大导致肌肉拉伤或病情进一步加重,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1.3评价标准
(1)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分为临床痊愈:即疼痛感完全消失,并且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治疗显效:即疼痛感显著缓解,然而肩关节上举或后伸时仍然存在轻度受限;治疗有效:即患者肩部疼痛感有所缓解,同时仍存在一定的活动受限;治疗无效:即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或进一步加重。(2)利用VAS评分法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感进行评估,0~10分,得分越高即疼痛感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对照组88.64%,P<0.05。
表1 2组疗效对比[n(%)]
分组 | n | 临床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4 | 16(36.36) | 21(47.73) | 6(13.64) | 1(2.27) | 43(97.73) |
对照组 | 44 | 8(18.18) | 18(40.91) | 13(29.55) | 5(11.36) | 39(88.64) |
χ2值 | | 7.083 | 4.053 | 8.053 | 6.925 | 6.925 |
p值 | | 0.011 | 0.039 | 0.002 | 0.013 | 0.013 |
2.2 VAS疼痛评分对比
2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经治疗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VAS疼痛评分对比(±s,分)
分组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44 | 6.13±1.15 | 1.05±0.32 | 9.625 | 0.002 |
对照组 | 44 | 6.12±1.17 | 2.95±0.62 | 7.183 | 0.010 |
t值 | | 0.953 | 4.053 | - | - |
p值 | | 0.106 | 0.026 | - | - |
3讨论
肩周炎的病程时间长且进展缓慢,该疾病常累及患者关节囊以及关节周边的相关软组织,是一种慢性的无菌性炎症疾病,患者多是在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慢性劳损等原因下,致使肩关节肌肉滑囊、肌腱、关节囊以及韧带等出现充血黏连水肿以及渗出等一系列无菌性炎症反应,最终诱发肩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受限,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现阶段对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度,并促进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小针刀疗法运用中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患者发生病变的节点利用小针刀进行松解及调节,并且和传统针灸疗法对比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并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有报道指出[2]-[3],小针刀疗法应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促进肩关节软组织水肿和黏连情况得到松解及改善,并且能够恢复肩关节动态平衡改善疼痛症状,小针刀疗法的运用中能够对肩关节组织缺血以及水肿等情况进行调节和改善。功能锻炼也是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的主要环节,进肩臂肌群运动和上肢肌肉练习,能够调节肩臂部的运动功能状态,不断改善肩关节活动能力和范围,因此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并避免再次发生黏连和水肿等情况[4]。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联合运用小针刀疗法与康复训练,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之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该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肩周炎患者联合运用小针刀疗法和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疗效并有效改善疼痛症状。
参考文献:
[1]段生艳.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1):177-179.
[2]李水清.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22(14):53.
[3]聂巧珍,郝雷,刘瑞.功能康复训练结合液针刀治疗黏连性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5):465-468,473.
[4]顾春亮,王宏伟.痛点阻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分析[J].健康必读,2018,1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