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付英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作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性的内科护理,研究组加入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9%及2.3%;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保证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急性心梗;预见性护理;心源性休克;心理压力

急性心梗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症状明显以及发展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急性心梗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而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的部分越来越重要[1]。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要求在并发症发生前即可发现其潜在危险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优点。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88例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2月。心梗部位发生在前壁、下壁、侧壁以及后壁等位置。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干预,无精神异常等疾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存在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0及24例,年龄范围(64.3±2.4)岁,病程(6.2±1.1)h;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2及22例,年龄范围(62.3±2.9)岁,病程为(6.0±1.8)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性的心内科护理,主要为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医嘱实施用药护理以及常规的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干预内容;(1)护理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性格等内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以及疾病指导,主动发现患者潜在的问题和护理缺陷。(2)预见性基础护理。开展心电图监护,严密监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卧床休息,并在受压部位放置软垫,预防压疮发生。按照抢救措施准备好相应的药品以及器械,保证抢救的时效性。(3)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疾病发生后患者具有濒死感觉,会加重心理压力,降低治疗以及护理的配合度。在护理中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恐惧等情况及时开导,协助患者稳定情绪,引导其表述焦虑以及恐惧情绪,便于心理支持。患者心理状况稳定后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其对于疾病以及治疗的认识度。(4)并发症护理。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以及心衰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此时需要进一步加强观察,强化上午时间段的巡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消除,保证患者安全。

1.3观察项目

1.3.1并发症

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等。

1.3.2心理状况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抑郁状况,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

1.4数据分析

数据对比分析软件包为SPSS20.0,t、X2检验分别计算计量以及计数资料,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及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9%及2.3%,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衰

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发生率

对照组

研究组

X2

P值

44

44

2

0

2

1

3

0

15.9

2.3

12.090

0.001

2.2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X±S)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研究组

t值

P值

51.2±2.6 45.0±3.5

50.6±2.9 30.0±1.2

0.025 15.060

0.095 0.000

45.6±1.6 30.9±1.1

45.0±1.9 25.9±1.9

0.035 15.060

0.106 0.000

3.讨论

急性心梗现阶段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疾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心态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密切关系。由于该疾病所具有各类严重并发症出现的特点,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在治疗过程中会影响治疗以及护理依从性。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及时的抢救是保证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医院在接收患者后,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病情监护以及各项指标的监测,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心肌耗氧量减少,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方式也相应出现变化。传统的护理仅是在医嘱指导下开展常规性护理干预,该种护理模式缺乏个性化、主动性,使得护理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引起医患纠纷,不利于患者治疗同时也会影响医院声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升,要求护理不仅是疾病护理,还需要注重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舒适的治疗。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析潜在风险,并根据风险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其可协助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利于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通过各方面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3,4]。本次临床研究中,对于研究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接收到患者时立即分析其具体情况,包括病情以及心理状态等,然后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身体情况以及治疗分析潜在的风险,并进行规避,经以上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说明该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压力获得明显的缓解,后续治疗依从性高,同样利于预后。陈婷婷等[5]同样基于急性心梗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经相应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度以及舒适度均明显提升,进一步证实该种护理有效性。总之,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保证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昆明,周香玲,卢书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 预防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4):385-386.

  2. 代蕾.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 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82-83.

  3. 刘宇捷 .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6(03):110-111.

  4. 马波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4(16):102-102.

  5. 陈婷婷,李春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