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逆时思维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用历史逆时思维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陶健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 211100

摘要: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项是时空观念,即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历史逆时思维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历史逆时思维;甲午战争;黄海海战


历史逆时思维是一种从现实(现在)追朔历史(过去),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影响的一种时间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活动正是为历史教学探究历史经验,做到联系古今开通了一条畅行的“高速公路”。更长时间段的历史逆时思维活动,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揭示历史的规律。学者冯一下最先将这一理论提出2。这种思维方式将逆时排列的历史事件作为思维的对象。历史逆时思维对于我们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历史逆时思维关联古今,融合历史与现实,确定更符合现今时代主题的教学主题。

本文将以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甲午战争”为设计点,探究利用历史逆时思维设计历史课程,以期能落实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课标立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到:“能够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3。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体现出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非常能符合这一表述。根据《课标》要求,笔者将教学目标明确为: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战役以及影响;并能思考甲午中国战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养成历史学科思维;通过学习近代屈辱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家国情怀。立意为通过认识甲午战争的影响,反思和探寻清政府战败的原因,立志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二、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材料:据统计,我们今天所用的很多人文学科的很多词语来自日语,据学者考证有七成之多,常见的有“生产力、人生观、大众化、人文主义”。这是因为近代,尤其甲午战后,汉语中向日语借了大量的词汇所造成的。

———摘编自王芳《汉语中的借词》,《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提问: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赴中国学习,为何近代中国如何日本学习?

设计意图:从身边司空见惯的词语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并能够学会反思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提出的问题也是让学生重新认识我们今天的汉语词汇受到谁的影响。这在历史逆时思维中,便是过去历史所造成的“现在”。

新课讲授:

1、初看甲午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甲午战后,中日文化关系也乾坤颠倒,特别是1898年后,不过数年间,中国学生联翩浮槎东渡,前后相望于道。这当中父子、夫妇、兄妹、一家、一族共同赴日留学并不罕见。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虽有军兵,不可得而用,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郑大华:《新政真诠》

提问:中国当时为何成为“如几上肉”,进一步思考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提示:政治、思想文化角度)

设计意图:中国近代真正的民族意识觉醒是从甲午战败开始的。进行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一战被日本覆灭,这给当时的中国人巨大震动。在政治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列强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思想文化上,中国人对内反省,对外学习日本。留学日本成为当时潮流,蒋介石、鲁迅、郁达夫等近代史名人都有留日经历。本组史料相对于导入材料则是造成现在的“过去”。由现在追溯到过去,则是历史逆时思维的重要步骤,帮助学生养成时空观念。


  1. 黄海大战?

材料一:未及时装备大量新式中口径速射炮,使舰炮的发射速度非常迟缓,不能给敌人以连续不断的打击;更主要的是,落后的舰船活力布局,决定了舰队只能采用笨重、复杂而难以保持完整队形的横阵迎敌,一旦遭到地方两面夹击,便混乱离散,各自为战,以致被敌人以多打少,各个击破。

———摘编自潘向明:《甲午黄海之役北洋海军缺乏炮弹说质疑—兼论其失利原因问题》,《清史研究》

材料二:5f92a09171324_html_b71ec18efdcec01f.jpg 黄海大战中日舰队队形图

提问:就战术层面,思考为何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会落入败局?请大家猜想下,北洋海军为何未能及时更新装备?

设计意图:利用相关史料和队形图,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会黄海海战中方的战术失误和不足之处。这也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结合运用。


3、探寻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战前英国顾问曾建议中国购买两艘快艇,但由于资金缺乏,清廷也未予以重视。相反,日本购买了这两艘船,其中一艘就是“吉野号”。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一直关注清国订购这艘新型军舰的动向,政府动员全国官民的一切力量来募捐,民治天皇也省吃俭用捐赠皇室用度。终于购得这艘命名为“吉野”号新锐战舰,大幅提升了舰队的作战实力,

———摘编自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提问:中日两国军费使用有何不同?造成中国资金缺乏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中日两国在战前军费上使用差距明显,这也是造成北洋海军黄海大战失利的重要原因。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中国战败具体原因。本组史料是上组史料的“前历史”,由上组材料学到这里,体现了逆时而上的特点。


材料三:军事学堂多是船舰修造、驾驶等技术院校。即便是指挥类学堂也以培养初级军官为主,没有顾及高级将领的培训,更没有形成从初级到高级多层次的军事教育体系。

———肖琳:《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军事制度改革对比》,人民网

材料四:中国海军指挥组成:直隶总督领导管理北洋舰队;两江总督领导管理南洋舰队;船政大臣领导福建舰队;两广总督领导广东舰队。日本海军又海军省领导联合舰队。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

提问:从中看到中国海军指挥体系和指挥培养教育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洋务运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但也仅限于武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军事思想、编制、指挥上依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体制。清朝统治者看待西方的先进也停留于“船坚炮利”上,在本则材料中得到体现。通过探寻“战败的原因”从而实现让学生思考甲午中国战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养成历史学科思维


4、本课小结

材料:甲午战争时,中国仍属“前现代国家”,而日本基本完成“现代国家”的建构,这是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现代国家”政府财政必须公开,花钱必须受到限制,而中国实行秘密财政,朝廷可任意花钱。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仍实行传统的皇权专制。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参考消息》

提问:造成中国失败的缺乏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已经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本,这也是目前学界的共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思考和理性分析。本则材料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三、结语

本文试图利用历史逆时思维参与课程设计,实现历史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改进和突破。历史逆时思维是按照“现在—过去——更久远的过去”的逻辑顺序,进行逆时溯源向前探索。在本课的设计中,也形成了“现在的现象——历史事件——造成这一历史的原因”的顺序。

教师通过关联古今,融合历史现实,从而能够结合现实做出反映时代主题的课程设计,贴合现今的课程改革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熟悉并正确使用历史逆时思维。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学会逆时溯源,结合现实探究历史,更好的建构正确的历史认知,发现和揭示历史规律。

历史逆时思维对于我们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历史逆时思维关联古今,融合历史与现实,确定更符合现今时代主题的教学主题。在这一阶段也可以运用历史逆时思维研究现今的课标,之前的课标乃至更久远的课标,进而了解国家对课标要求的改变和用意,分辨侧重点。本文选择逆时思维这一角度作为突破口,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树立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推动课程转向智慧课堂也会产生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陶健(1993-05),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历史教师,硕士研究生









1 周靖、罗明:《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37页。

2 冯一下:《再论历史逆时思维》,《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9年03期。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