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最大值问题的讲解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1

面积最大值问题的讲解思路

李华章

山东省齐河县大黄乡教育学区办公室( 251103)

在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基础训练》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学校建花坛时,留下24米长的小围栏,初一(8)班同学欲利用这些围栏,在自己教室前的空地上,一面靠墙,建一个长方形小花圃。(1)如果小花圃的长比宽多3米,算一算这时的面积;(2)通过改变长与宽,设法扩大花圃的面积,并和其他同学比一比,看看谁设计的花圃面积较大。

这道题第一问的答案在此不必讨论,第二问的答案在《同步基础训练》上如此描述,如图所示:

5f928bc435b9b_html_3d4ca0c13e5fe3eb.png

设花圃长为X,设计最大面积S=X·5f928bc435b9b_html_46f419fee1d9db39.gif =5f928bc435b9b_html_23db4c0518f9bb5a.gif =5f928bc435b9b_html_5bf766723812b6f5.gif

故 当X=12时,SMAX= 5f928bc435b9b_html_ee3f5e08a2027fcc.gif =72米²

从上述解题过程不难看出,此题运用了初三阶段二次函数求最大值的知识。这对于刚入学不到半年的初一学生来说,远远超出了所掌握的知识范围。若我们用这种方法讲解,同学们无论如何也听不懂,更不用说掌握了。

那么,如何用初一现有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的讲解思路,以供抛砖引玉。

让学生理解题意,可先教同学们看一组例子。

5f928bc435b9b_html_8d444b7dec15e7c6.png

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上述例子,可知:两个正因数相乘,一个因数越来越大,另一个因数越来越小,只有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最大。

有了上述规律,可让学生观察S=X·5f928bc435b9b_html_46f419fee1d9db39.gif =5f928bc435b9b_html_d1ffa9d16b53b35b.gif 的特点是右边分子是两正数积的形式,分母为定值2,只有当分子(两数的积)最大时,S就最大。再让同学们根据题意想一想,X能否取值1、2、3、4。如果行,再让同学们把x=1、2、3、4带入 S=5f928bc435b9b_html_d1ffa9d16b53b35b.gif 可得:

S=5f928bc435b9b_html_272542215bfc6f9c.gif = 5f928bc435b9b_html_544a65b572ec963.gif

S=5f928bc435b9b_html_f95638a8778fc845.gif = 5f928bc435b9b_html_1dab1fde78220aa5.gif

S=5f928bc435b9b_html_a1bcf8d21a209b99.gif = 5f928bc435b9b_html_7200e66874dd5dff.gif

S=5f928bc435b9b_html_85d4342a773cd61c.gif = 5f928bc435b9b_html_76d240240208ffc9.gif

同学们通过观察上式,很快知道,右边分子是两正数之积,且一个因数越来越大,另一个因数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时候分子最大,同学们自然猜想出,当一个因数与另一个因数相等时分子最大,也很容易想象出在S=5f928bc435b9b_html_d1ffa9d16b53b35b.gif 等式中,当x与(24-x)相等时,分子x(24-x)最大,即S最大。故当X=12时,S最大为72平方米,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由此看来,根据例子找规律,再根据规律做题,所用知识正是初一新生所学知识,适应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路径,这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思想。

【作者简介】李华章(1963.04-),男,汉族,大专学历,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大黄实验小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