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快乐成长的三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学生快乐成长的三要素

豆贤娥

南漳县金庙初级中学 湖北省襄阳市 441500

摘要:教育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就必须有发展学生个性成长的动力----激发兴趣;必须把握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关键---养成习惯;必须有发挥学生的个性成长的保证---培养毅力。

关键词:兴趣 习惯 毅力

教育作为“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着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让学生在成长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各方面为人师表,而且还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学生。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个性宝藏,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一、发展学生个性成长的动力----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说: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在质疑中,在探索中……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最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充满趣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课文内容实施愉快的教学,达到有效的教学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提问设疑,培养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教师设疑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思维,达到产生兴趣的境界。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策略,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听录音、看录像、学微机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好地发展了学生自己的个性。

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关键---养成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经过有意识的培养才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严格地训练学生。比如说: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勤学好问、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优良的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1、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之迁也正有此意。一个人是有良好的习惯,还是恶习缠身,都与他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赏罚分明,制度约束。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型,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建立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心放在用制度约束、赏罚分明的督促和强化上。

3、激励为主,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广泛开展活动,以点带面。单纯的言传身教,严格制度的约束,在习惯形成长有一定的作用,若能配合制度开展丰富的养成教育活动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它能够更生动,有力的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多加鼓励,持之以恒。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孩子的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进一步养成,不能一味的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热情。

6、家校结合,优化教育环境。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外,还要和家长密切联系,相互交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饮食习惯、交往习惯等各方面相互渗透,家长要注意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同时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往往教育者会成为受教育者不自觉的模仿对象,利用好教育者本身这一教育资源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学生的习惯培养放到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去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发挥学生的个性成长的保证---培养毅力

毅力是习惯的结果。习惯贵在坚持,好习惯的养成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毅力的提升,使学生的个性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励志类的书籍,激发学生正确的动机,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毅力。一个人有没有毅力,不光是看他做的事大与小,还要看他做事是否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坚持才能胜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使他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激励他们毅力的自我培养;帮助学生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等等,同时要注意明确目的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与缺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教会他们培养毅力,要从一点一滴的琐碎小事做起,从战胜自己的惰性做起。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生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就能坚持下去,就能显现出好的效果,从而体验到成长与成功的快乐。

总的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切实从培养兴趣入手,着力培养好的习惯,让学生在自身毅力的保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会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快乐成长[J].新西部(理论版),2017,403(08):142-143.

【2】谢晓燕.学生的快乐成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J].青海教育,2017(3).

【3】徐延平.特色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快乐成长[J].辽宁教育,2017,000(02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