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第四中学 134300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文本充满自信、个性张扬的阅读和欣赏,同时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形式,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字: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阅读学习的技巧和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尊重学生个性,以生为本教学”、“组织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三点进行阐述。
一、尊重学生个性,以生为本教学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阅读是阅读者、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动态交流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在自主探究、合作中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
比如:在执教《太空一日》这节课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通过上网搜索的方式,查询杨利伟的个人资料,了解航天员训练的辛苦,以及其为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在课上,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根据文章的小标题,梳理航天员的飞行历程,并说一说太空一日,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杨利伟最终克服了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出色的完成了太空飞行任务,你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启发?在进行了课文的整体感知后,笔者会引导学生细致的分析文章的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自主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并说一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升华阅读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二、组织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类别十分广泛,学生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上,还要拓展自身的阅读渠道,由此增强自身的阅读积累。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的教育,从而真正的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将阅读的视野放在课外阅读上,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报纸、期刊、杂志,或者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手机进行网络阅读活动,这样能够大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后,笔者要求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搜索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此外,教师也可以举办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像:我眼中的杨绛先生、《骆驼祥子》读后感分享、阿长与《山海经》人物分析交流等等,由此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并与同学分享阅读感悟。这样做,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的动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也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出了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质疑,不要盲目的听从教师,也不要完全地听信书本,要带有一种批判、质疑的思想,深入的挖掘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内涵,真正的探究出新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
比如:在执教《伟大的悲剧》这节课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古语:“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谈一谈自己对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通过文中的一些细节,像:“历经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以及“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表示:“虽然失败者失败了,但是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依然值得学习,成功者成功了,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虽然值得开心、庆祝,却不能建立在失败者痛苦的基础上。”等等。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产生自己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结合新课改理念,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让阅读真正的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弓亚红.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03):129-130.
[2]张明.浅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学周刊,2018(0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