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浅析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

邵霞 柯峰 薛小兵 赵利剑

华东宜兴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江苏省宜兴市 214200

摘要:由于中办及国办关于国企内部经济责任设计新规的发布,我国的很多国企单位内部的经济审计工作开始逐渐的步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因为经济责任审计自身所具有其特点,因此在针对国企内部高管的经济责任展开相关的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存在相应的审计风险以及存在诸多风险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并且针对审计存在的各种风险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建议,进而也能够为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模型;防范措施

一、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及必要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定义及理论依据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表现、绩效履行情况,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其本质是一种独立性的审计活动。针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是特定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为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当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指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其对任职期内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承担经济责任时,便产生了经济责任审计。

(二)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在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于其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情况都采取相应的监督办法及客观评价等,进而也就能进一步的推进整个企业的治理能力得以提升,为企业负责人提供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是目前国企在展开实际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对企业的各种真实状况及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做到清晰的了解,并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现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风险隐患,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风险发生,因此也是实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有助于完善问责制度,促进管理人员履职尽责

由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所以对于国企负责人而言,就经常会私自擅用自己手里的权力,对国家的财产进行侵吞或者贪赃枉法等行为。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于整个企业内部所具有的运作情况都比较熟知,而且对于其内部的廉政风险点也都能准确的掌握,如果能够通过结合运用内部经济审计结果,就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到企业内部所建立的制度方面以及经营管理方面所出现的各种漏洞以及哪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相对比较薄弱都可以准确的发现,进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某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并且可以不断的去完善其内部的制度控制,更进一步的激发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力及创新活力,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让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都能够干净干事。

3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企业经营高质量发展

一般情况下,国企单位的普遍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个体制比较复杂,而且规模也相对比较大,业务涉及到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广泛,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进而才导致国企在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时就经常会出现效率低下的特点,而且也会经常存在吞噬国家公共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在国企内部展开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能够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形成一种有效的制约,进而也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国有企业资产被侵吞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动整个企业的经营质量及经营效率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风险分析

(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风险

一般情况下,在审计准备阶段存在的审计风险包括审查小组成立的风险、审查前期的调查风险以及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风险。比如审计小组成立的风险,因为国企内部的审计人员可能不足,而且他们的工作精力以及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都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尤其是专业水平可能并不能胜任如此高质量要求的审计项目,因此通常都会寻求借助一些社会的审计力量,但是审计委托单位对企业内部的很多实际情况也并不能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其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水平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把控,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审计组的成立风险。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展开相应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就应该要事先详细的了解到企业的详细情况,并且要事先梳理好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重点及难点,但是还存在一个关键的难点就在于因为审计人员是属于外部人员,所以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是不会把企业所有的内部信息全部告知审计人员,一定会有所保守,所以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并不得获得准确的全部信息,即就会出现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进而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审前调查的风险。然而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实际上就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对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展做了一定的规划,而且最终审计方案的编制是否合理化则会对整个审计实施过程的进度产生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以至于迫使审计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审计任务,审计质量也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进而也就增加了更多审计实施方案编制风险。

(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主要有审计资料获取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审计取证风险等等。因为有些审计相关资料并不能提供,或者是提供一些虚假的不完整的的资料,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审计资料在获取方面会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这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也最为突出。然而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能否采用最优内部控制测试方案检测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及质量,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该审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专业能力是否达到胜任要求,一旦对于审计标准的判断出现某些不同程度的偏差,都会更进一步的导致审计的评价并不准确,进而也就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风险。对于被审计对象也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借助自身对于信息掌握的优势,从而去误导审计人员,进而得到的审计结论就是错误的,与此同时,审计人员的验证能力是否能够利用审计资源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都会导致审计取证风险。

(三)审计终结阶段审计风险

在审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审计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草拟风险及对报告进行审核的风险。因为目前也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仍旧出现了一定的欠缺,而且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际上用主观进行判断的情况更多一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评价最终所具有的准确性就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进而也就增加了审计报告的草拟风险。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进行审核也就属于整个审计活动中最后一个环节,而且在最后审核阶段如果也能够发现之前各个审计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就能及时的采取方法纠正,从而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但是如果由于复核任务量相对比较大,审计复核工作就会出现疏忽,进而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审计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审计报告审核风险。

三、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而言,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审计人员,以及要进一步的明确审计小组的组长及成员,并且对每个人应该担负的职责进行详细明确的说明,形成一套审前调查小结,更进一步的保证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因为国企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是要协助领导要求的审计工作,而且也要负责在各项工程审计专项审计工作等,所以在内审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一定会对整个审计工作的展开进度及实施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一定要找到充足的审计人员做支撑,这样才能有利于接下来展开的各项审计工作。

(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的实施阶段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由于该阶段存在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审计资料获取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等,因此针对这些风险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就是要收集资料并调整审计方案,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质性测试及贯彻“双向承诺制度“。比如在收集资料方面,审计人员应该要进一步加强和国企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尽可能的打消双方之间的顾虑,做到双方信息对称,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实质性测试程序及依据审计项目中关键指标的变动,着重增加相应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三)审计终结阶段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审计终结阶段的内部经济责任风险控制而言,一般情况下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主要就是制定出一套较为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对于审计报告的内容也要进一步的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并且要专门设置一个审计复核机构及专职复核人员。进一步强化审计追究责任的力度,与此同时也要赋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更多的权限和手段,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审计监督及追责的协调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终结阶段做到良好的风险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内部经济审计工作的展开在整个国企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针对各个阶段的风险控制给出相应的措施,以便能够为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最终使得国企能够降本增效、提质创新。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赵炯.现代国企研究. 2016(18)

[2]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 蔡春,陈晓媛.审计研究. 2007(01)

[3]履职尽责 提质增效 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J]. 蔡伟.审计月刊. 2016(05)

[4]如何发挥经责审计在防控腐败中的预警和威慑作用[J]. 饶仁贵.  审计&理财. 2014(06)

[5]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探讨[J]. 迟洪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