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3

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

吴思瑶

身份证号: 45273119681015****

摘要: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治区域可以是乡镇全部或部分村庄),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活动。本文对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研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引言

针对当前影响农村土地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质量的相关因素看,主要可并综合土地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关主体定位及其职能的合理分配等,提出了构建和完善质量,要注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影响,只有农村的环境保护做好了,使农村的绿水青山常在,才能够保证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1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

2018年,国土整治、生态修复统一归口为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管理,强调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和全要素自然资源整治和修复,核心是修复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最终促进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治修复的范围未覆盖全域国土空间。以往的国土整治范围以农业空间为主,聚焦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以生态空间为主,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整治和修复的部分工作虽然会涉及城镇空间,但未完全覆盖全域国土空间。二是整治修复对象仍以单一要素为主。以往的国土整治聚焦土地的整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水域、湖泊、矿山等,但未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但也未完全覆盖全要素自然资源。三是整治修复手段仍以工程措施为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其他非工程措施,但未涵盖生物、自然、人文等综合治理手段,无法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关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联分析

简单来讲,土地整治是对没有利用的土地开发、低效土地整理及受损土地复垦、污染土地修复等内容的总称。而土地综合整治是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实施规划、设计及综合治理的工作,更为注重整治工作的综合性、整治目标的多元化及实施模式的多样性。国土综合治理是以整体区域空间为目标,结合立体空间提出的综合治理工作,更为注重国土整治的理论依据、应用对策及实施方法等内容的系统性,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高级阶段,也是未来国土整治发展的必然方向。

3当前存在的问题

3.1缺少明确的报件成果要求和工作程序,增加了后期实施监管的难度

试点省一般要求编制村庄规划、实施方案,但对于各工作阶段形成什么样的成果缺乏具体规定。作为实施方案,通常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附件,涉及村庄规划调整的需要修改原村庄规划,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需要编制调整方案,涉及建设占用的需要编制用地审批的组成要件,涉及多部门建设项目整合的需要有关部门的立项文件等。单一实施方案是无法完成管理所需的报件,也无法支撑后期实施监管。

3.2缺少专项资金支持,社会投入不足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资锐减以及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一些省提出的试点奖励政策兑现难度大。在中西部地区,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指标在本地区出现盈余,却不能跨省区交易。同时,社会投资收益保障不足,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热情不高,依靠社会融资的路径较窄。

4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施对策

4.1突破政策界限

在进行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必须要突破各项政策之间的连接通道,并提出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等。同时,指标收益要融入到指标出让村民委员会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并由此调动基层政府、社会群众等自主性和积极性。不论是包含土地整治等内容的国土整治工作,还是国土综合整治,从理论角度分析其都属于国土整治。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综合治理的应有之意,不管是改善生态环境还是修复生态系统都在实践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必须要加大生态修复工作的探索力度,促使其成为国土综合整治的基础内容与重要形式。

4.2关注基础建设

通过深层探索各地土地空间的各项政策、技术及规程研究等,有助于更快构建较为稳定的工作系统。同时,充分展现各地土地整改机构的积极作用,强化实践工程项目监管力度,可以为后续各项任务落实奠定基础。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例,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情况分析,在落实这一理念时要让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职责,并统一管控和修复山水林田湖等资源,这对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生态系统展现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针对其内在规律,整合研究如何保护、修复及治理各项要素,不仅能提高系统的循环能力,而且可以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以此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3以推进落实为突破点,明确“如何干好”

一是高定目标,细定任务。区级层面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倒排进度、顺排工序、挂图作战,坚持规划先行,搬迁、建设和安置齐头并进,力争做到快拆、快建、快安置。全域整治工作开展期间,建立定期工作例会与进展半月通报制,全域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梳理总结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如该区旧馆镇每周晒进度,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同时,强化先进村示范带动效应,通过现场比看、现身说法等方式,提振信心卯足干劲,浓厚大干巧干氛围。目前旧馆镇已召开3场现场会,4人次作经验交流,并强化督查问责,对行动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的,坚决“打板子”“摘帽子”,已劝退1名执行不力的村书记。二是找准关键,协同攻坚。紧抓突破口,倒逼推动,如借城乡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契机,深入推进全域“一户多宅”、“散乱污”、出租房等专项清理。如该区练市镇洪福村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塑用地空间的同时,抓好土地流转文章。2019年,洪福村将原来闲置、废弃的低洼地、鱼塘、水塘等进行连片改造后,将近1700亩耕地全部流转给种粮大户,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0万元。三是加强动员,统一政策。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在逐村召开户主大会的基础上,结合“走村入户进企”集中月活动,再逐户上门宣传解读政策。同时排摸登记农户搬迁意愿和分户情况,实行“一户一档”制。严格明确搬迁管理、安置方式、补偿奖励等政策,已完成162户复杂户的分析,确保同一类型问题安置处理实现面上公平公正。如该区旧馆镇针对政策宣传、农户签约时遇到的“一宅多户”“分户”“城市居民”等普遍存在的复杂问题,经集体决议先后出台4份补充意见,确保同一类型问题安置处理实现面上公平公正。

4.4优化工作机制,加强试点工程的实施监管、年度评估和绩效考核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机制,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试点的全过程,共享整治成果。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试点监管责任,抓好关键环节,细化工作要求。省级部门要负责试点选址和立项审查,对工程实施进行监测,开展年度评估,工程竣工后组织验收和绩效评估;市县级部门要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和年度计划,做好日常实施管理、质量监督、项目初验等工作。

5案例分析

江苏徐州: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一是以工矿废弃地修复为抓手,结合徐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采矿用地问题,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指引全市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二是以“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为修复理念,实现矿地融合发展。三是采用“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实现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带动片区发展活力,包括:塌陷地复垦整治,修复受损土地,将低产田或绝产田,整治成高效农业示范区;挖掘工业用地潜力,重新利用因破产关停的各类煤矿、企业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塌陷村庄搬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废弃村庄,建成“农民公寓或新村”;坚持塌陷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分类改造利用。

6研究结果

6.1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项目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它是用来衡量土地整治是否复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指标。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将建立全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的集约经营,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以及巨大的投资收益,将为当地农业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高效发展的路子,对推动区域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是开发利用了其他草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扩大了环境容量,增加了大量的优质高产基本农田,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对强化特色农业优势起着重要作用;再次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增加了大量的生产用地,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配套完善了防护林、道路、水利设施,遏制了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对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6.2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工程是一项增加有效耕地、改善农业生态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的工程。强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其潜在的环境效益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利用前景。就环境保护措施而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以有利影响为主,将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虽然施工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但这些污染都会随着工程的竣工而消失,不会产生永久性的负面影响。在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通过精耕细作、多施有机肥的方法促进土壤改良,加强土壤水肥管理,提高耕地肥力。另外,在施工期间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和实施后农业生产中形成的污染是暂时的,通过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将得到有效的整治,还可以使原有结构更加合理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良好的农村土地环境综合整治体系,一定要注意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一定要在这个工作中,将人、物、资金、自然条件等充分的融合起来,发动群众,要在构建标准化的农村产业体系流程中,积极促进农村土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定要注意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工作,这样才能使中国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卓,皇甫玉辉,孙天竹,梅放.我国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矿产勘查,2019,10(12):3076-3078.

[2]万佳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J].珠江水运,2019(23):10-12.

[3]付战勇,马一丁,罗明,陆兆华.生态保护与修复理论和技术国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9,39(23):9008-9021.

[4]祁星娜,康维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培训班顺利举办[J].国土经略,2019(05):62.

[5]宁清同.生态修复责任之保障制度初探[J].法治研究,2019(02):142-150.

[6]王云兰.论我国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的完善[D].东华理工大学,2018.

[7]何嘉男.中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研究[D].农林科技大学,2018.

[8]赵双健.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旅游体验环境营造研究[D].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