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分析

孟凡兴

聊城市第二人民 医院 山东 聊城 252600

【摘要】目的:针对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的重要价值,希望能够确保儿内科患儿顺利完成诊治。方法: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儿内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回顾性分析检验处方用药合理性。结果:纳入本研究的200例儿内科疾病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例数为31例,药品剂量不当的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结论:儿内科治疗用药不合理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需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确保患儿的诊治安全。

【关键词】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治疗效果

相比较成年人来说,儿童的身体各部分器官和组织发育并不是十分完善,儿童的生理功能和身体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内分泌、肝肾以及神经等反系统的功能,一旦其用药不合理,则可能会造成其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会诱发一系列药源性疾病。为此,在对儿童用药进行分析与研究时,要想使其体内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单独分析从而保证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儿内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回顾性分析检验处方用药合理性。其中,男患儿98例,女患儿102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4.5±3.1)岁。比较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严格控制药量:在当前儿内科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贴剂、颗粒剂、口服液、果味咀嚼片、冲剂以及糖浆剂等等。医疗人员在对儿童用药过程中,应当针对儿童的体重和体制对药物用量进行科学控制,如果用药剂量较小,则很难起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但如果用药剂量过大,则就有可能导致儿童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部分剂型为了让儿童服药更加方便,家长往往会选择将药物弄碎后喂药,如缓释胶囊、控释片以及缓释片等,但这种做法会使得药物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1.2.2科学应用抗菌药物:儿童发病的最大特征就是发病快而急促,使用抗菌药物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临床上会出现耐药和滥用现象,重复用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治疗过程中,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诺氟沙星等均会造成儿童的软骨发育出现障碍,对于未成年和幼儿是禁止使用的、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和四环素等,对于小于8岁的儿童是禁止使用的,其会诱发牙釉质发育不全、腹泻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

1.2.3严格控制用药途径及频度:根据儿内科疾病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常见的给药途径以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与皮下注射等)及口服等方式为主。口腔喷雾、鼻腔喷雾及局部皮肤用药等方式也是较为常用的用药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实际情况,相关人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如静脉注射是适用于刚出生婴儿的用药方式。药物口服可以在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应用。

1.2.4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一些研究者在对儿内科疾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后,认为用药不当的问题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生理阴影及心理阴影,由此带来的变态反应及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也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展。在儿内科疾病治疗领域,药源性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医务人员需要了解的内容。为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在治疗工作实施期间,需要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与针对性进行强化。患儿家属及患儿本人在用药期间也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以实现对症下药的目标。清热镇痛药物在儿内科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此类药物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发挥出抗炎性能与抗风湿性能。一般情况下,清热解毒药物多应用于轻度感冒及患儿中度疼痛的治疗过程之中。一些研究者在对清热解毒类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后,认为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出汗和腹痛为主,如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患儿易出现胃道出血、哮喘、加重哮喘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为保证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医务人员需要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如患儿为过敏性体质,医务人员在儿内科疾病治疗中需要避免清热镇痛类药物的应用。

1.2.5科学开展中医药联合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也是儿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的治疗方式。中药与西药的药物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二者的药理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药物配伍禁忌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联合用药的用药措施可能给患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故而在中西药联合治疗应用于儿内科疾病治疗以后,相关人员需要在药物配伍方案制定过程中遵循谨慎化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不合理处方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率(%)描述统计。

2 结果

比较儿内科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形式。

1 用药不合理的表现形式[n%]

表现形式

例数

百分比

给药途径不当

7

22.58%

溶媒选择不当

5

16.13%

联合用药不合理

19

61.29%

合计

31

100.0%

3 讨论

在儿童内科疾病的治疗中给药途径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主要存在的误区是过多给予肌肉注射,而儿童肌肉系统不完善,药物吸收不好,最终影响药效。给药途径决定药物的吸收速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等。在儿童具体用药中要根据年龄采取不同的给药方式,年龄较大的儿童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新生儿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根据儿内科疾病治疗情况,不合理用药行为的表现形式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一些研究者在对儿内科疾病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分析以后,不合理用药处方在儿内科疾病处方中所占的比重与处方中的药物种类之间具有类似于正相关的关系。

作为家长以及医疗人员应当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对病情进行科学的诊断,并且要把握好用药的时间、频度以及周期,科学选择治疗药物,充分了解不同药物的禁忌症及适应症,从而做到临床合理用药,提升儿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合理化的用药方式可以在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基础上,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在儿内科疾病治疗工作实施期间,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儿童不同发育期及不通生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吕雪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内科疾病和单一西药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6).

[2]韦春燕,李发标.我院儿科临床用药现状调查[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16).

[3]张丽.探讨儿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