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策略初探

李红

深圳市光明区楼村小学 , 广东 深圳 518107

自我简介:

本科学历,语文教师。任教以来用心经营着教育,用爱温暖童心,引领孩子沐浴阳光,引导孩子浸润书香 。我相信,生命因阅读而幸福,,教育因执著而精彩!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

【摘要】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学本化”?本文立足引导,转变教师角色;尝试多元创新方式;课堂巧妙生成;探究小组合作等方面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字】学本课堂 语文 策略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善学的“学堂”。

反观我们过去的课堂,尽管我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做到有效教学,但往往并未真正做到。原因在于我们不相信学生,不相信学生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发展,自我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包办得太多,占据课堂的时间太多,甚至连课后包括晚自习都要给学生切分时间,让学生按照我们的意志什么时候看什么,什么时候不看什么,完全被我们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丝毫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这看似是对学生负责,实则可能恰恰就因为如此反而害了学生,学生这样的学习只能是低效学习。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究“学本化”策略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学本化”?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教授者、管理者、领导者。而学本课堂理念倡导的是“一切为了促进师生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一个大主体观,师生一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主体是显性与隐性发展关系,随着学生逐步勤奋起来,教师也逐步懒起来,也就是逐步走向智慧型教师。”1】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共备”“师生共学”“师生共研”“师生共展”的学习理念。备课过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师生一起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共学”,学本的课堂是生成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后评价不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研”,课后评价的标准关注的也不再是答案,而是答案的生成。

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个饱满、尊重、和谐、向上的课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将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张扬个性、开放民主、朝气蓬勃的新环境。2】

二、尝试多元,创新方式

学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消极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任而不是奴隶。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显著标志。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中说:“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够就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人,他能够根据学生个体表现出的学习模式,经常注意到那些能更有效地传达有关教学内容的辅助器材,并能尽量采用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运用它们。”[3]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转变和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赏识学生用自己的智能习惯来解决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一旦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就会发挥主动性去学习,去思考问题,就可以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的任务分为五大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在这五大板块的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通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渗透学本课堂的理念。

比如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时编歌诀来巧记偏旁变笔规律,“捺在右边缩成点,横在左底变成提,坐旁中竖全变撇,弯钩在左变竖提”,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还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汉字。学生对“捎、浇、绕、晓”这组形近字容易混淆,我给学生编出这样一段顺口溜:

有火才能烧,

有水才能浇,

用丝来缠绕,

有日见分晓。

学生也会试着自己去发现,去编一编顺口溜。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以拍手歌的形式唱出来,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让识字变得有情有趣,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如“找朋友、摘水果、动物找食,组字法”等等。

三、巧妙生成

学本课堂应该是一个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而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课堂学情的变化莫测,教师唯有从容面对,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形成高效的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活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充分准备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结合教材和小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力求实现分层教学,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备课要有预设

备课,不只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预设。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答案?教师是不是可以在肯定学生的回答的同时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回归要点。

3.课中肯定学生

课堂上学生常会跳出教师课前预设的“规范化框架”,冷补丁来个“意外”,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智慧与机智,不能一语否决或置之不理,而是抓住学生突发的答案,及时调整教学,将教学引向深处。预设与生成并不是水火不容,教师只要随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让预设和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就会高潮迭起,富有创意。

四、小组合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韩立福说过“学本课堂是以合作探究、展示对话、智慧指导、思维灵动为特征的课堂有效教学文化”。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讲授只是,而是和学生一道共同学习。遵循着学习目标这条主线,进行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生成、问题的解决。

学生除了在与教师的交流对话中迸发思维的火花,还能在小组合作者中得到提升。小组合作在学本课堂中的作用不可缺失。这也使得“先学后导”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1.科学分组

以4-6人为一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如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小组建立以后要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融入文化元素,给小组取名,定口号。

2.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提供指导。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先学,体现“先学后导”的理念。在上课时学习小组讨论自学在预习前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把问题抛给其他小组,师生共学,形成多向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 学本课堂视野下教师角色与职能新定位

2. 韩立福 学本课堂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文化特征及创建策略

3.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