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266000
摘要:《我不是药神》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该影片用特殊的镜头来反映出当前热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文中,主要就对《我不是药神》进行解读。
关键词:我不是药神;纪实美学;人性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18809
一、纪实美学呈现人物
《我不是药神》中所体现的美学,是在承认典型化原则的前提下,强调艺术概况尽可能采取酷似生活的表现形式,善于隐藏典型化痕迹而绝非不要典型化的纪实美学。电影并非纯粹的贴合实际美学的电影,并没有去冲淡戏剧性,而是选择浓缩整合人物关系,提供给观众紧张的戏剧冲突,摄影机耶常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去体现这群长期被社会忽视的社会边缘者。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衷,吕受益因为买不起正版药,不得不想法设法走私仿制药,黄毛为了不拖累家人,不得不一个人背井离乡,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思慧为了女儿,不得不失去丈夫,跳钢管舞延续女儿的生命……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剧中他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对现实人物的真实反映。
仅仅反映社会现实,所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才能真正使观众获得人物完整的生存体验。影片中通过大量的细节去让观众了解这个群体的立场。同样是面对病痛,比如吕受益身为病患本人,在接受清创治疗时发出的痛苦的声音, 程勇在面对患者时的坐立不安,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煎熬;家人本该是病人最重要的精神寄托,而吕受益妻子面对病人只能两眼茫然, 她对于生活的重创已经变得麻木……这种细节所带给观众的真情实感,都是社会边缘人群真实心路历程在影视中的集中体现。影片冷静的向观众展现了社会边缘人的内心世界,如是的反映了社会这类群体的现实生活,在使得观众获得人物完整的生存体验的同时,突出了中国式家庭面对疾病的反应。在中国式家庭关系里,人和人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没有独立的个体,一个人的病痛,就是整个家庭的病痛,有了任何的苦难,都需要整个家庭去承担。记得影片中的老太太吗?她声泪俱下的向警察讲述了自己不得不卖掉房子来购药维持生命, 这也是影片中为什么病人对廉价仿制药如此渴求,他们不仅仅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更是因为廉价仿制药给家庭的压力更小,他们不想再去拖累家人了。
二、镜像理论呈现关系
拉康的镜像理论对现代电影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中,更多的是运用镜像关系,去阐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推动情节的走向。
影片中对于善恶的表现,是没有明确界限的,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程勇走私仿制药的初衷,无疑是恶念,他单纯的赚钱,接受吕受益的委托,也是为了赚钱,而他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完成了善恶之间的转变, 他宁愿自己亏掉成本,也要给患病群体最低的价格的药; 无论是黄毛还是思慧,他们的身上也同样体现了善恶的冲突。同样,影片中最典型的恶是诺华制药公司,患病群体不满其天价药,但恰恰是这种天价药,才使得他们的生命得到延续,换言之,再廉价的仿制药,如果没有正版药的存在,何谈仿制?何谈廉价?这种对与人类医药事业作出的贡献,当然是善的表现。影片通过制造这种冲突,让伦理悖论更加尖锐激烈,从而更好的使情节矛盾更加突出, 更好的利用镜像关系,突出了没有绝对的是非。
影片中对于情法的表现也是如此,人情社会和法制社会本该是对立的,但在影片中,本该象征“法”的警察, 却因为“情”而放走了被拘留的病患。这是人性在情法之间的一种选择,社会现实中有很多时候面对情与法之间的衡量,当前中国现实社会中的情法关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影片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寻找意识形态的症候点,引发观众去关注那些有意被省略的内容的思考, 从而更好的去洞悉社会意识形态。
三、现实主义表现叙事
影片客观的再现人物关系,构建了社会情景,从而达到揭露社会本质问题的目的。影片通过故事情节,电影特征等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弘扬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在主流价值观和艺术创作之间寻找契合点,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电影通过反映当前热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揭露了医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引发社会热议,国家也做了相关规定推动力社会的发展。同时,影片中对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也进行了批判,这是影视对于社会影响的一个集中展示。同样,影片引发了社会上的热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和社会对完善医疗制度的关注,完成了艺术和社会的双重任务,体现了影视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影片是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载体,是对现实社会的集中反映,展现出了主要创作人员的社会意识,也展现了作品的批判性。纵观电影发展历程,取自社会现实主题的影片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影片, 没有真正的做到反作用于社会,就此来看,《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