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0
/ 1

浅谈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

马雪琴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中学 657000

家是驿站、是港湾、是孩子成长的一块沃土。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然而随着较高离婚率如浮躁的春潮奔涌而来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成为了人们所说的单亲子女。这样一来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校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有责任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共同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据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占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并且在各班学生中学习不努力纪律松散的“问题生”几乎都集中在这一部分学生身上。所以如何因材施教,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做到自律,是我们全体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教育的大问题。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现状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由于他们心灵受到了创伤,往往表现在心理上、思想上与正常家庭孩子不尽相同。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健康心理表现具有一定共性。他们自卑、偏执、嫉妒、抑郁,在心理上总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情感封闭,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他们认为自己就这样了,再怎么也不如别人。于是对学习无兴趣就、无热情、懒于思考,他们事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能体贴关心父母,在学校对同学也是行为冷淡、漠不关心。

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同类型的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心理生理各方面差异,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家庭破裂以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让孩子受委屈;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养而不教,遇到不顺心的事还会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动不动就体罚孩子。这些方式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如自卑、孤独、放任等心理缺陷。

  1. 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 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中,离婚虽然可以理解,但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儿。在这种大环境中的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由于思想意识不成熟,所以就会觉得父母离异是丢人的是,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同时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朋友”。他们认为外面的“朋友”比父母、老师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关心自己,所以只要有空就会和这些所谓的“朋友”整天混在一起。俗话说得好:“学坏容易,学号难。”在这些消极东西的影响和感染下,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开始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学习和品行越来越差,人格丧失,道德败坏,甚至做出一些道德和法律都不能容忍的错事。

  2. 自身原因: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抗挫折能力弱。对青少年学生来说,父母离异,家庭

破碎,这些家庭生活的变故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与挫折,仿佛是“天降横祸”。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他们能否顺利地应对挫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家庭的缺损,对于大部分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生活阅历还相当贫乏,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心灵容易受到伤害,极易产生自卑,怨恨等消极情感。

  1. 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建议

基于上述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排忧解难,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作为父母应注重广博的情感培养,不仅要调整自己因婚姻带来的情绪问题,同时也要多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家庭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在单亲家庭子女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看,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挫折与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此外,家长应尽可能的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应扩大家庭生活范围,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增强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友谊。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单亲子女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育乃树人之本,树人当然无小事,有时一句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学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创伤,当好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桥梁。要真诚爱护他们,关键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观察这些学生的动向,让他们感到与老师没有距离,乐于接受老师的关心与教育。同时,作为教师要定期向单亲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表现,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共同信任的桥梁。

总而言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对他们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多多关注方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