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542800
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基本技能和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培养是幼儿园活动教学五大领域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但从中职专业学习的情况来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声音、肢体和表情上的表现力相当欠缺,学习积极性低下。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难度,我们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这需要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根据学生心理归结动机根源,形成一套科学有效,适合本校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表现能力。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被推广到教学领域,其中归因理论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找到积极的归因方式,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之一。本文将归因理论与学前教育的语言领域课程现状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初步探究积极归因方式下的教学改革,从而改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相关的归因理论成果和中职学生的心理调查研究,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归因方式引导,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归因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学生应该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才能改变厌学的心理状态和抵触情绪。相关心理学研究提出以下三种方式:
一、努力归因
从维纳归纳的成就动机归因模式来看,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大多数学生会把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于能力低下、任务难度大等不可控因素,因而形成了习得无助感,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方式将他们的归因模式转变,将不可控归因转变为可控归因,即学生本身的努力程度。一旦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自身的努力不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意志去改变的,就会促使他们积极的面对学习,激发他们的动机。
二、可控归因
对于学习成果的归因应偏向可控因素,即学习的努力程度,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学生自身对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掌控权。当获得成功的时候,应当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因为运气好,任务难度低,这样一来,学生自身就会期待下一次的努力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失败时,应将其归因为自身的努力不够,而不是天生愚钝、没有运气或是任务难度太大。显然,只要学生认为或坚信自己成功与失败都是源自自身的努力程度,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那么他们才会看到成功的希望,可控因素和成功是他们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所在。
三、分化归因模式
不可否认,在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中,努力归因和可控归因都是适宜的,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可以区分对待:
当取得成功时,应给予内在的,稳定的归因,例如,“我基础比较好”“比较聪明”,稳定的因素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稳定的学习成功的期待,也就是说,在学生个人努力的前提下,加上聪明的天资这一稳定不变的因素,会加大自身的成功可能性,因为自身成功的因素是稳定不变的,因而成功也是稳定不变,因此,学生会更加自信的努力学习。
当在学习中遭受挫败时,应辅以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当学生遭受失败的时候,除了努力不够之外,再加以一些外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没有发挥好”等一些外在因素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和控制这些因素影响的行为,更期待下一次的成功。
结合上述,学生在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方面偏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归因定位,这时候,教师的评价与反馈是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归因的关键。因此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在教学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科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归因:
一、教师的反馈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直接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其评价的分量,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角色优势,充分发挥评价和反馈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一)教师的评价。教师归因的表述可以蕴于教师的评价当中,评价期间,一定要注意积极归因方式引导的运用技巧。当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根据分化归因模式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据调查,很多学生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多把关注点放在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上。幼儿语言领域的教学课程多以学生的表现力和掌控力培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实践经验欠缺而缺乏表现力,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在归因的时候,一定要拿捏好度,运用恰当的语言方式,形成积极的归因,根据情况做好相应评价:
1.初期声音、动作、表情的结合不到位,表现力极差,但通过自己的不断克服与努力,后期学习进步很大,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提升。此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此时,他们正在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教师在肯定学生成绩进步的同时,应当权衡好努力程度在归因因素中的分量,如果此时过分强调好成绩是因为很努力才换来的结果,那么学生会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否定了。
2.初期声音、动作、表情的结合不到位,表现力极差,努力不够,或经过较大努力,但是成绩提升程度不明显的学生。此类学生在反复的努力中却见不到明显的起色,逐渐地他们便会丧失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行为的有效性,一旦发展下去就有可能造成习得无助的效果。针对这一类的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先对学生的能力予以肯定,比如“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方法没有用对,学习还不够努力” 或者强调一些外在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成功,在充分肯定其能力的前提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努力的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的面对学习。
3.批评与表扬。批评和表扬是最常用和最直接的评价手段,结合归因的表扬和批评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师传递归因信息的批评和表扬也要讲究技巧。当大部分学生都表现不错,获得学习的成功时,会使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任务难度低,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够胜任,个人的成就感就不是那么的强烈。因此,表扬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如果在此前提下,教师过多强调是学生十分努力才取得的成果,那么会降低学生的能力感,觉得自己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价值。相反,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于表扬,或者给予一定程应度的批评,如“这次虽然大家表现都不错,但是如果再积极努力一点,成绩会更好,我们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反而会觉得这样的成功对自己来说是理所应当,能力可及的,无形之中就是一种鼓励。
(二)奖励与惩罚。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奖励与惩罚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奖励与惩罚是学习结果的一种验证,也是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一种外在诱因。很多时候在学生看来,奖励代表能力和努力的肯定,反之,惩罚代表能力和努力的否定。而光有奖励没有惩罚,奖励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惩罚是固然存在,但在奖惩形式上要尽量避免学生受罚。此外,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多采用合作,少采用竞争,因为如果多以竞争形式形成对比结果,那么,反复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反复的失败对学生个体来说也是一种惩罚的体验,反复于此,容易形成习得无助。因而,竞争中辅于合作可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多给奖励,少给惩罚。
(三)教师的情绪和态度反馈。教师不仅仅可以从口头上传达归因信息,也可以通过情绪和态度表现出一种隐形的归因反馈于学生。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关注度是相当高的,这种隐藏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例如,当学生在屡次努力中失败时,教师不经意间一种失望无奈的表情,或者不耐烦的情绪表现,都会给学生传递一种“能力不行”,“太笨”,“怎么教也教不会”之类的信息,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会对学生归因产生一定影响,倘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漠不关心,无论结果好坏也不予以评价,学生会认为老师因为否定了他的能力而放弃了自己。因此,教师应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其对学生都是一种归因的指引。
二、幼儿文学作品表现力教学难度的设计
不可否认,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在语言能力展示的能力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他们在不断的锻炼与尝试中屡次受挫,使他们失去了信心,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重铸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努力归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划分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需求,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给予足够的关注度,采取循序渐进的“小步子”教学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成功,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其中形成只要努力,找对方法,就可以成功的归因方式。
归因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在幼儿文学作品表现能力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在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性。教师是引导和训练学生形成积极归因方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自己的角色作用,做好引导工作。
注明: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动机理论指导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全局动力”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梧州农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 立项编号 :GXZZJG2017B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