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让智慧的鲜花在指尖绽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动手操作,让智慧的鲜花在指尖绽放

蒋齐青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方山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点亮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 教学效率

当今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形象,声色俱全、操作便捷等绝对优势,广泛进入教学课堂。然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开在指尖上”,充分说明动手操作仍然是学生学习数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课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把深奥的数学问题变得浅显,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动手操作,让兴趣扬起来

兴趣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营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在做中发现,在做中探索,在做中收获知识,使学生乐学、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货币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买卖商品的情景,四人为一组,其中一人为售货员,在桌上摆放一些文具作为商品,为每一件商品贴好价格标签,再为其他三个孩子准备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模拟交易。在模拟交易过程中,学生不仅熟识了人民币的使用,还巩固了加减一类的算法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奥秘。

二、动手操作,让思维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手和脑的这种联系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必须把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动手操作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又正好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具体教学就要求教师尽量为学生搭建参与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学生已然掌握使用量角器的方法后,笔者再提问:“如何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准确无误的画出120度角?”问题一抛出,学生又开始动脑动手。不久,有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利用三角板的90度角和30度角组合起来就是120度角。也有学生提出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板画60度角,剩下的另一只角就是120度角。还有学生发现三角板的两个60度角组合起来也是120度角。创新必须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事实证明,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学生大脑中的创新板块才会变得活跃,这才能触发学生求异的欲望。

三、动手操作,让抽象实起来

小学生思维能力不高,学习能力较低,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不易掌握。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更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笔者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声情并茂的讲述小故事——“明明分月饼”,中秋节到了,明明家里有四个香蕉,两个苹果,一个月饼,明明要把它们分给弟弟和妹妹,弟弟妹妹不懂事,互补相让,一定要每样东西分得一样多,明明该怎么办?很自然地过度到一个月饼怎么分给两个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圆片当做月饼折一折,分一分。学生很快就分好了,最后老师由此引出一半在数学中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继而请出分数给学生认识。接下来通过不断的折一折,引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分数。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印象。教学中适时的动手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大有益处。

四、动手操作,让自信亮起来。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自信心与成功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就容易成功,而获得成功又能使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然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凭借大量的具体实例,总结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解题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享受成功的乐趣。笔者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圆柱体,观察圆柱体的整体,分析圆柱体的组成。接着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桶状再展开仔细观察。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部位,宽是圆柱的什么部位。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在经历中学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亮学习的自信心。

五、动手操作,让学生聚起来

数学课中的动手操作,基本上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小学生往往是边操作边思考的,自己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珍贵的、直观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学生突破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知的重要过程。然而,止步于直观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在操作中的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加强合作讨论,边操作边讨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融洽的对话平台,使学生一直处于放松、积极主动的状态,就会出现意外的体验和思维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掌握与人合作的方法,从而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这对于平时不善言辞,不善交际的学生意义更为突出,因为动手实践为他与小组内的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契机。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不善交际的学生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渐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手”“脑”并用,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又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团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