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十六中学校
摘要:物理这门课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原因就是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将基本的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规律相互渗透、相互关联起来,从而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学习物理思维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维,同时要了解并设法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物理思维教学,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一、重视实验,提升抽象思维
物理思维能力是指会从物理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物理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还未进行过系统的物理思维的训练,其物理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很差,遇到问题时,往往靠直觉经验进行判断,只考虑那些能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所建构的事物,“想当然”的推理,而不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被个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例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强化归纳和推理方面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一小车沿同一斜面分别从毛巾面、棉布面和木板面滑下时,运动的路程一个比一个远,原因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但从这个结果得到牛顿第一定律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
二、换位思考,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中学生置身于物理世界中,会自然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常常由于概念不清,学习时常会受到生活里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的干扰,往往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解释感兴趣,而不关心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是否一致,这与其认知结构中概念模糊、关系含混的特点有关。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想当然就容易犯错误,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学过力学后,他们可以正确回答力与运动的关系,但同时对一个空中飞行的足球进行受力分析时,又可能画上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这就需要教师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视角,以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去审视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随着生活常识的丰富,学生才能逐渐地少犯这类错误。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方法,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克服想当然地按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套路来解题的不良习惯。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清晰的思维过程教学,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出发,学会分析概括,认清物理的实际意义,排除干扰,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思路不清、不会思考的难题,进而激发开拓学生的思维。
用思维导图建立物理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完整系统,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相当密切,因此,学习物理知识,搞好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同时,初中物理学科知识抽象、复杂,对于初中生来说不容易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准确清晰地表达物理知识概念和知识结构图,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使其将零散的物理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例如:在物态变化一课,应用思维导图把物态变化的三种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定义、规律等直观的展现出来,把知识点、关键词体现在思维线路和层级上,形成这节课完整的知识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导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在对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的阶段,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好地理清物理知识的脉络,握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和逻辑顺序,逐步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由点到面形成体系,学会分析新与旧,先与后知识的比较联系,总结提升形成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1]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策略分析[J]. 张倩倩. 新课程(下). 2017(09)
[2]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徐东风. 学周刊. 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