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3

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宋兆超 宿相国

青岛工学院,山东省 青岛市 266300

摘要: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高校体育质量保障体系要立足于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体育管理和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体育教育过程的创新体系等方面,明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条件保障标准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保障体系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视,明确其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按照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高校应该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在场地、运动器材、设备等方面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其次,高校还应该有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让体育教学的氛围更轻松、更愉悦,进而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校还需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形式,营造开放化、自由化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

1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1.1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涵

学校体育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管理活动, 主要就是学校要在遵照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充分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组织开展各种体育管理活动。简而言之, 学校体育管理就是在相关理论和方式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规律, 开展体育方面的教学管理。事实证明, 要想做好体育管理工作, 就必须要首先做好体育课堂教学, 这样才能提高体育管理的实效性。

1.2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构成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效控制人、物、时间、信息等基本教学因素, 将其进行协调并统一。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出现了问题, 即其中如果对某个因素缺乏了管理, 就会影响学校的整个体育管理工作, 因而就一定要整合好这四个最基本的要素,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相关实行方案, 保证体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原则

2.1教育原则

高校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应注重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2.2人文原则

以人为本是设计体育教学环境,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要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2.3科学原理

科学原则是体育教学环境满足教学需求的基本要求,并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2.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的是在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需充分考虑各高校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努力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1]

3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3.1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指的是教师在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出分析与判断以及相应措施的设想。教学思想也叫作教学观念。现阶段,我们国家部分高校中的体育教师缺乏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关注高校人才的培育目标,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体育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一起参加。大学生此时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而运用策略、过程及设备等总的称谓。体育活动里面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并且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如果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只有单一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失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3.3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的内容重点来源于体育教材。体育教材中是否具有新鲜别致、种类多样、活泼有趣的活动内容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全面分析现阶段我们国家在高校中运用的体育教材,它们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千篇一律,不只是学生们不感兴趣,教师也没有开展教学的动力。有的高校也加入了一部分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内容,可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教材和策略作保障,使得这部分活动内容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4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4.1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目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的目标,围绕学校总体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激情和喜爱,从而达到体育锻炼意识。构建校企结合模式,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身体素质,为日后工作、学习、生活打下健康基础。

4.2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1)深化体育教师人员的改革理念意识,夯实体育教学效果

国务院针对国家教育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明确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足以见得,高素质、专业强的教师人员俨然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针对于此,学校教育工作应该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专业化改革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依托于教育改革内容,以创新与发展为促进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

同时,按照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攻克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具体贯彻与落实过程中,学校方面应该针对现有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不高等相关现象进行积极调整与解决,促使教师人员可以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趋势性,通过不断深化个体的体育核心素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

(2)教学质量实施系统

教学实施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实施—控制—反馈构成。首先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材、师资等因素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大学体育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具有层次性,计划性和提高性。由专业教师、专家制定开设的课程并编写课程大纲;每个学期开学前由教研室集体编写教案和教学进度计划;大学体育课程实施中各教师按照计划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系统:完善专家不定期听评课、学校教学和体育教学专家组定期听评课;教师间的互听互评;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与教学任务计划的安排。学生反馈系统:包括学生对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的评教系统。

(3)建立健全可突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体育和中小学体育相比,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二者存在共同的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校体育教学因此得到根本性的提高。1)就体育教学的学术性角度而言,体育教学质量评价需反映出学术指标,同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向大学生介绍与体育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运动处方,通过指标评价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向大学生展示体育健康的发展过程,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民主评价非常重要,主要体现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热烈的课堂气氛方面,指标评价的民主性有利于体育教师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并关爱学生,促使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双向沟通,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4]

(4)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系的创新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客观表现,对学生评价时需结合技能考核、出勤状况、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在教学质量评价时应该确立“以评价促建设、评价与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因为正向的评价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同时可以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学校应健全听课、评课及选课制度,按照标准评比调整的思路加强教师管理,促进岗位竞争。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需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及效果给予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的结合,进一步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系。

(5)有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

随着科技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与欢迎,将互联网模式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使用图片或者视频,能够清晰地为学生展示出体育运动的规范动作及细节,这样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更加轻松和愉悦的体育环境。比如,在学习三步跨栏时,教师可以先将三步跨栏的动作分解成相应的图片,为学生展示在多媒体中,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训练。其次,教师还可以在体育热身环节,为学生播放热身体操,或者把音乐制作成具体的热身动作,将音乐和体育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了更加愉悦和轻松的教学环境。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更多的体育学习理念及学习方式,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这样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体育视野[5]

(6)师资队伍建设系统

加强学校的师资引进,满足大学体育课的需要。多数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对应聘教师的职称、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考察较少。这种做法未免有些偏颇,舍本逐末。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需要的是能够在一线承担大学体育课程并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师。在学校对师资引进的同时,除了对紧缺教师的引进同时应该考虑教学梯队的建设,应考虑老教师退休后,及时保证教学质量延续化;定期安排中青年教师进修和学习,增加交流,拓宽视野,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才能在切实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有建设性的贡献。

(7)搭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支持,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活动的机会和形式,让学生的体育运动和学习产生良性的互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比如,学校应该在节假日为学生组织运动会,或者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平台为学生宣传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学生会发展多样化的体育社团,以便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自由的体育运动环境,将学生作为体育环境的主体。此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及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组织并开展以体育环境为主题的座谈会、研讨会等,引导体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为学生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

[6]

结束语

目前,各大高校针对体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主张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与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健全与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期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且党中央与国务院也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手段,进一步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导向力,同时更好地促进了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贯彻与落实。

参考文献

[1] 徐秋香.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

学报,2020.36(04):250-251.

[2] 高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

(04):82+84.

[3] 丛灿日,王志学.“严出”之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及推进路径[J].体育

学刊,2020.27(02):117-123.

[4] 熊俊.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3):104-105.

[5] 孟月婷.“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40(06):50-52.

[6] 李英玲,谷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条件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才智,2020(02):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