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倪晓娟

广东潮南区两英镇下小坑学校 51514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性格、习惯和素养的重要时期,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如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加强德育工作。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德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引导,最后通过家校之间的联合影响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行为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行,对学生的教学的重点从知识层面逐渐拓宽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即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德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的德育教学当中,往往停留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上,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养成教育。因此,本文将从学生的行为习惯角度,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进行探讨。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在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德育教学缺乏重视,且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开展真确的德育教学工作,导致德育教学缺乏实际上的进展。对此,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德育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开展德育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阶段,因此会下意思对身边的行为进行学习和模仿。因此,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利用自身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素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在日常学习当中,教学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从日常教学中的小事做起,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帮助学生树立真确的时间观念;在日常中与学生相遇时礼貌的进行问候;大扫除中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等。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行为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做到严于律己,将抽象的德育教学工作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习惯当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二、多方引导,促进养成

传统的德育教学当中,大多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切入点,与其他学科及教学方法缺乏整合,教学工作缺乏灵活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且按教材进行的德育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除了日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外,小学生的足迹遍布遍布了学校的每个角落,而且还会进行课外活动、班级活动等,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活动中的心态和行为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渗透进学生日常的方方面面,灵活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很容易对学生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而课外活动中,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约束,行为散漫自由,还会经常出现不文明用语。因此,教师可以采取适合方式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如在校园的草地、树林等地域放置明显的文明标识。而课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方式,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国庆节,可以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劳动节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师还可以进行多学科的联动教学,以思想品德为基础,多学科共同渗透,利用不同课程各自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各学科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细化德育目标,如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用语;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处事习惯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学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而对于表面不好的学生,不能进行严厉的批评,重点是要指出其问题所在,并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和改善。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联合,加强培养

除学校外,小学生另一个主要的活动场所便是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由于大部分时间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会深受家长的影响。另外,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协助,则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家庭生活教育。

虚荣心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相各自的家长进行定期汇报,在满足部分学生虚荣心的同时,也激励另一部分同学的表现欲望。此外,教师还应该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等和家长做深入性的交流,例如通过家访、家长会的形式进行教师和家长间直接的沟通交流。提醒家长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家长需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改善并监督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家长需要充分意思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它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等的共同努力。但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模范;同时在各学科和各种活动中进行渗透教学,并以友善、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改善自身的行为习惯;最后通过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巩固小学德育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有霞.加强德育教,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名师在线,2019(01):92-93.

[2]夏楠.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3]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