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7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性,指出现阶段其存在的缺乏政策支持与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合作动力、校园教育与企业生产间脱节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指导、构建科学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参与度、强化企业合作动力;增进校园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契合度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引言: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实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教育目标,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教育改革与规划指导中明确指出,应加快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发挥政府与行业的主导力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将办学机制不断完善,切实推动校企合作向制度化发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到代表性作用,培养出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将投入到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生产与管理等一线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教育使命。优质的职业教育能够将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转化现阶段社会面临的巨大人口压力,形成可观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在高能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致力于促进经济繁荣、消除贫困人口与增进人才就业,为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安全稳定贡献巨大的教育力量。从高职院校办学教育的发展定位来看,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人才就业为首要的目标导向,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满足了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根本需求,彰显职业教学的鲜明特色。在现阶段,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的重要领域,意在有效实践新型的育人模式。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将企业与行业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大幅强化针对性、高效性的人才培养策略,全面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构建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1]。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支持与行业指导
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凸显出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与市场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模式的育人机制具有显著的导向性。学校与企业的环境有所不同,通过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资源加以利用,融合课堂教学与工作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与适应能力,并满足多元化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初步制定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与管理办法,但没有将校企双方的具体权责与义务明确地规定出来,为双方提供的扶持政策与资金支持等较为有限,因此,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际落实阶段,行业协会起到的桥梁与引领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合作动力
在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中,受到学生就业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于社会企业的良好合作抱有极大的希望,热切期盼各种企业能够在自己的学校内招聘大量的实习生与就业生。而人力资源的投入能否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将经营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在着力点与关注点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情况下,校企合作往往顺利程度不高,效率较低。大部分企业缺乏合作动力,对校方提出的合作不甚热情,参与度较低,对于育人、实习等深入环节很少实际参与其中。
校园教育与企业生产间脱节
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产业经济不断上升的社会环境下,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发生一定转变,对员工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培养学生的整个周期较长,因此在落实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各项实践性教学活动时均会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因此具有滞后性,这对职业人才培养效果与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目标带来不小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校园教育应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标准、职业标准与社会人才标准等,合理对接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将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发展要求融合到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2]。
三、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政策指导、构建科学合作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其符合培养技术专业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目标。在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展方面,教育部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对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实施主体与原则目标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在依照政策指导的基础上,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联合招生对人才培养标准要求予以统一制定,还可以建立合作教学基地,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再进行后续的合作实习,促进学生的就业等。校企合作应突出深度化与立体化,从招生、教学到就业等多个环节开展有效的教学渗透。
在合作协议的签订方面,学校与企业应首先对各自的权利与责任一一明确划分,内容签订框架应包括合作内容、合作范围与合作方式等,做好补充协议的制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交流渠道。在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方面,职业学校应针对性参考企业提供的职业标准要求等,并深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对技术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对于不可量化或抽象化的人才引进要求,应以可执行、可具体与可考核的目标将其加以转变,在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中予以全方位渗透。
提升企业参与度、强化企业合作动力
高职院校应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予以正确认识,为合作共赢打下坚实基础,以带动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兴趣,强化其合作动力。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联合招生制度,以企业的用人需要与招聘标准为基准,适当设置与之对应的专业教学课程,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说明专业课程体系应在符合岗位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重构。当学生完成学校教育后,企业便可以按照相关的岗位标准开展技术考核,在学生通过考核后,再签订后续的培养协议与职工合同等。融合发展企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对接毕业证书与岗位资格证,有利于将培养企业员工的教育周期大幅缩短[3]。
增进校园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契合度
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阶段,高职院校应积极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进来,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无缝衔接,可以通过建立共同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其不仅可以作为理论教学场所、实习训练的场地,还可以作为企业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在接受理论知识教学后,学生还可以学习企业的技术应用与管理等,通过模拟演练操作,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这要求院校方面应安排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
总结:校企合作模式是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需要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同并进。要切实推进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区域产业经济的深度转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正确认识,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经营的双向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等多方力量应积极参与其中,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基于管理协同理论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23):35-38.
[2]叶孜姿.校企双主体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36-38.
赵金洪,钟维正.校企合作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9(S1):52-53.
王庆和 13846176246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7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胜利东路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