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建 1 赵福全 2△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将72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QLI评分和FIM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种不同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中医症状积分、QLI评分和FIM评分都较治疗前都有提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52%,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补阳还五新加汤;针刺;缺血性卒中恢复期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大脑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 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1]。它是美国第三大致死和致残原因[2]。缺血性卒中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缺陷包括平衡问题、偏瘫、感觉和振动感觉丧失、麻木、反射减弱、上睑下垂、视野缺陷、失语和失用[3]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1±6.8)岁,平均病程(1±0.6)月。治疗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5±7.6)岁,平均病程(1±0.4)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和辩证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4]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并进行综合康复训练。

2.2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 总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症状积分改善≧50%。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症状积分改善≧30%且<50%。无效:症状未减轻,症状积分改善不足30%。

3.结果

3.1临床总疗效比较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治疗组显效14例(38.89%),有效18例(50.00%),无效4例(11.11%),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7例(19.44%)有效20例(55.56%),无效9例(25.00%),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3.2 中医症状积分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由(16.00±1.74)下降至(8.07±1.06),对照组症状积分由(16.14±1.62)下降至(9.78±1.26)。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症状积分比较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

组别

n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6

16.00±1.74

8.07±1.06

对照组

36

16.14±1.62

9.78±1.26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5.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 CI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8],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9],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缺血性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中风发生后患者的脑缺血现象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所在, 随着病情发展, 患者的脑组织供血不足现象严重, 此时如何对患者实施血管通路重建, 恢复患者机体神经功能就成为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有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Hossmann KA.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 of experimental stroke[J].Cell Mol Neurobiol, 2006, 26(7/8) :1055-1081.

[2]Pandya RS, Mao L, Zhou H, 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agents for ischemic stroke:neuroprotection mechanisms[J].Cent Nerv Syst Agents Med Chem, 2011, 11 (2) :81-97.

[3]Tsuchiya M, Sako K, Yura S, et al.Cerebral blood flow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following permanent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in Wistar rats[J].Exp Brain Res, 1992, 89 (1) :87-92.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4) :246-257.

[5]李季泓.银杏叶黄酮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IF-1α、TNF-α及Caspase-3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1):91-94.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