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3

浅析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管理策略

潘清峰 薛丹 付金霞 李玉英 张羽 

中石化中原储气库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 濮阳市   457001

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业务外包是必然会开展的一项工作,它是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在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管理原则、外包业务的分类、业务外包的计价策略、合同的形式、合同准备工作、谈判策略、执行策略以及监督与考核,从节约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使企业更好地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业务外包、策略、生产运行、成本、竞争

引言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也就产生了各种成本和费用,而资金成本管理的其中一项就是管理这些支出消耗,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使企业资源处于最优配置。而生产运行业务外包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支出部分,为了有效地控制财务资金成本,企业应在遵循市场运转规则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将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的成本费用压缩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为此,企业应统筹制定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管理策略,只有建立完善业务外包管理流程和成本控制的管理体系,定期做好外包业务成本控制的检查,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企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真正实现生产经营可持续。

一、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管理原则

1.安全平稳原则:生产运行业务外包工作应确保运行人员思想动态稳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2.经济实用原则:既追求业务合同的性价比持续优化,又兼顾企业人员数量的客观实际,合理选择灵活实用的合同形式和业务方式。

3.归口管理原则:划定一个专业部门统筹协调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的组织工作,其他部门在合同的谈判、签订、监管考核中履行归口业务的主体责任。

4.核心业务谨慎性外包原则:企业的核心业务在该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展的情况下,应采取谨慎性外包原则,在开展业务外包时应动态制定(调整)企业核心业务发展规划,制定路线图、时间表,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核心业务外包。

5.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相关制度及管理规定开展相关业务外包管理工作。

6.全过程管控原则:企业在业务管控方面应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与考核;在合同管控方面不仅应重视合同谈判过程,同时应重视合同执行、结算、考核及评价过程。

7.及时核算原则:为确保企业各项费用的有效管控,应根据财务核算及时性原则要求,做到月清月结。

8.不重不漏原则:企业的业务外包应统筹考虑工作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内容,做到各项业务内容及费用不重复、不漏项。

9.权责清晰原则:业务外包管理应体现分级管控原则,明确企业各项业务对应基层业务岗位、归口部门岗位和部门负责人的权限和责任。

10.持续优化原则:企业应做好业务外包的分析评价工作,持续优化生产运行外包业务。

二、外包业务的分类

企业应根据业务方式的不同,科学合理地选择业务外包方式。根据生产运行业务工作内容,将生产运行外包业务梳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人员派遣型

1.人员派遣型业务是通过支付人工费用以完成日常工作的业务类型,是企业生产运行外包业务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2.人员派遣型业务具有日常连续性、长期性,需明确相对固定的人员,明确人员所属班组、岗位及人员资质,明确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3.派遣人员在合同有效期内的工作时间代表企业从事岗位职责范围内有关业务操作及企业安排的相关工作,不得兼职派遣人员单位或其它企业有关工作。如人员派遣单位同时接有该企业其他外包业务,则不得安排派遣人员兼职从事此类外包业务。

4.人员派遣型业务涉及的班组设置、岗位配备、人员资质、人员数量和费用等内容应属于“三重一大”重要事项之一,该内容应当通过“三重一大”审议批准。

(二)业务代理型

1.业务代理型是指通过支付业务费用和一定比例的代理费用,依托人员派遣单位的生产经营资源,代理甲方企业与第三方办理的相关业务。这类业务有可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费用与具体的业务量呈线性关系。

2.代理业务型适用于企业没有同类资源的业务,如果该企业已开展同类业务,原则上不应再出现同类型的代理业务,应纳入企业统一管理。如企业已有业务又重复开展代理业务的,要限期退出代理业务。

3.人员派遣单位没有相应生产经营资源的业务,原则上不允许业务代理,企业应立足于自主开展相关工作。

(三)设备检维修类

1.设备检维修业务是指除日常巡检和常用配件、耗材更换外等,为使生产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良好效能,定期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和非日常故障处理等业务。

2.设备检维修业务需编制检维修计划,制定检维修方案。方案内容应明确维修什么?为何修?怎么修?谁来修?等问题,明确人、机、料、费用等关键信息。

(四)技术服务型

1.技术服务型业务是指通过支付一定的技术服务费用,要求合同相对人完成一定的实体工作量或技术成果。技术服务型业务应是合同相对人营业执照范围内的业务。

2.如属于企业核心业务的技术服务型业务,企业应参照本策略“核心业务谨慎性原则”执行。

三、业务计价策略

针对业务特点,企业应合理确定各类业务的计价方式。业务计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综合单价方式

对于业务量可准确计量,对应单项工作量有明确计费标准的业务,可采取预测年度工作量和单价确定年度费用,每月依据实际工作量据实结算支付费用。

2.实物量测算计价方式

根据规范的业务内容和现行费用文件对预估工作量进行费用测算,作为业务暂定价格,结算时据实结算。

3.固定总价方式

固定总价方式主要针对以业务工作规范为基础,工作任务和内容明确、工作要求和条件清晰的业务,费用以固定总价方式确定后,在业务执行过程不再改变。

由于固定总价方式对应的主要是工作量难以量化、工作成果的价值难以与市场比对的业务,固定总价方式的确定应充分分析论证,需谨慎使用固定总价方式。

四、合同形式

1.主体合同:人员派遣型业务是企业进行生产运行业务外包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工作,人员派遣型业务合同为企业业务外包的主体合同。

2.合同形式:

在主体合同明确的基础上,可选择以下合同形式:

(1)打包合同形式:以主体合同为基础,把不同的业务类型的合同打包成一个大合同进行签订。

(2)“1+X”形式:

主体合同单独签订,其他业务类型单独或部分打包签订。

(3)“(1+X)+Y”形式:

主体合同与部分其他业务类型打包签订,剩余业务类型单独或部分打包签订。

3.企业选择合同形式应兼顾合规性和灵活实用性。

五、合同立项准备

1.制定生产运行外包业务工作方案

企业应有专业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生产运行业务外包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明确班组设置、岗位配备、人员资质、人员数量等,确定企业业务外包主体合同相关内容和费用。

2.企业应在生产运行业务外包工作方案和业务外包主体合同内容确定的基础上,组织各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除人员派遣业务外其他相关业务的工作方案和内容,选择业务外包的方式和合同的形式,并测算相关费用。

(1)代理型业务

企业需收集合同相对人与第三方的业务合同、价格及相关依据文件,以便审核合同相对人资质、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和价格是否满足企业要求。该类外包业务的工作量由归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业务标准或参照往年发生的实际工作量测算。

(2)设备检维修业务

企业应针对具体设备设施,明确检维修工作内容和业务规范,核实合同相对人是否具备设备检维修能力和资质,并根据设备相关管理规范和检维修项目的内容,测算不同设备的检维修作业费用。

(3)技术服务型业务

企业应对合同内计划实施开展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量、费用明细及测算依据,必要时还需提供工作必要性和工作成果拟应用的报告作为该技术服务业务立项的依据。

六、合同谈判策略

1.分业务授权策略

企业应根据业务类型分别授权对应业务分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谈判,企业各部门在合同的谈判、签订、监管考核中履行归口业务的主体责任,协办部门配合相关业务的谈判。

2.分职能协同控制策略

企业的安全、财务、招投标、合同等职能部门,协同业务部门做好合同谈判工作,同时重点配合做好涉及上述内容合同条款的把关和审查。

七、合同执行策略

(一)通用策略

1.月度预算平衡制度

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管理特点的预算管理办法,生产运行外包业务应纳入企业月度预算管理体系,每月由业务部门测算下月工作量及费用,经企业设置的预算委员会审核后执行。根据没有预算应不得实施。

2.月清月结制度

当月完成的工作量应在当月办理结算。

3.季度经营分析制度

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特点和管理情况制定预算管理办法,每季度对合同内的工作量开展情况和费用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二)单项业务执行策略

1.人员派遣型

以日常考勤表和工作制度执行情况为基础,每月按实际到岗人员结算费用。

2.代理业务型

按代理业务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每月由企业内部归口业务部门据实结算费用。

3.设备检维修

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情况制定设备检维修管理办法。企业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设备检维修工作涉及的工作量给合同相对人下达任务单,合同相对人提交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经企业审批后方可实施,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设备检维修管理办法对具体实施工作量进行核定。

4.技术服务型

如采取非固定总价方式,应由企业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每月根据实际工作量和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核定费用。

如采取固定总价方式,应由企业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每月根据全年费用摊销情况或合同约定的节点成果办理费用结算。

八、监督与考核策略

1.企业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针对归口业务制定业务考核办法,业务考核办法应明确业务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应用。考核办法应纳入双方合同条款。

2.企业应定期组织对生产运行业务外包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合同执行。

3.企业应每年组织深入基层的业务写实活动,逐步对所有外包业务进行全面的业务写实,不断提升公司的业务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新形式下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策略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