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我国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教学督导机制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高校 教学督导 机制
一、引言
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重学术型人才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或者按学术型人才的路子来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同质化严重,而且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不强[1];(2)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模仿老牌本科院校,而忽视具体课程内容深度的改革,多数课程主要以所用教材为依据,而许多传统的公认的优秀教材往往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使得教学内容脱离现实需要[2];(3)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多、学生的技能训练严重不足、学生意见大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4)教学监督工作多用非标准化指标进行评价,对被监督评价的教师来说,其结果往往显得不合理[3]等等。造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学督导机构及具体运作机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运作机制的缺陷
教学督导是高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建立的一种学校内部的监督制度。教学督导的内涵体现了科学管理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的运用 , 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兰克林·巴比特(1913)指出教学督导的任务是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促成教师掌握这些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他还将教学督导定义为专业性、技术性的服务,目的是研究和改进教学条件[4]。现代教学督导制度强调,教学督导制度是教学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子系统,是高校进行教育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讲,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核心任务。我国高校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晚,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或问题。
(一)对教学督导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计划、组织和控制 3项基本职能中前两项属于运行管理,各高校厚积薄发,工作指标清晰完整,从而成为各教学单位的“硬任务 ”会得到比较有效的贯彻落实,而质量监控职能,由于缺乏系统化指标体系,往往被看成 “软任务 ”而成为教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教学督导作为高校质量控制体系的子系统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5]。
(二)教学督导机构的独立性缺失
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是直线职能式组织架构,校教务部门期初向各二级学院下达学期课程表,并于期中、期末开展教学检查。这种两段式的管理往往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许多教育教学信息反馈滞后或失真。教务部门经常陷于处理教学事故或学生违纪等事务性工作,难以抽出必要的精力具体考虑和评估各二级学院、系部教学计划、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等学术性管理工作[6]。有学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高校教学督导的隶属关系主要有:分管教学校长(院长)主管、挂靠教务处、由分管教学校长与教务处共管三种类型,而挂靠教务处型的院校所占比例最多为51.4%,分管教学校长主管型的院校比例最低为5.7%[7]。因此教学督导组织作为教务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既缺乏独立性也没有行政管理权。在执行任务时缺乏自主权,多个环节都要经过教务部门批准;对于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只能向教务部门反映。因此,在教学督导实际工作中职能作用受限,难以深入教学活动,严重弱化了督导工作的权威性[8]。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教学内容重复,因人设课,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脱节等问题就难以被发现和达到有效解决。
(三)学校督导和二级学院督导各自为政
校院两级对下级组织和教师的考核以科研为主。教师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现象,对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深入思考不够,院系召开的教学研究会往往流于形式,以应付上级检查[9];加之校级督导组织隶属于学校,二级学院督导组织隶属于二级学院,二级学院自然不希望内部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映到学校,因此,校级督导组织对二级学院督导工作缺乏了解,两级督导组织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四)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方法不规范
对于教学督导应承担的“督教”、“督学”、“督管”三大块工作,在实际执行中经常开展的则是“督教”工作,即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听课和打分,而且主要精力多放在理论教学上,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比较大的实践教学关注较少。“督学”、“督管”的内容很少涉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督导工作体系[10]。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显得重复机械,缺乏发展性导向,有表浅化之嫌
[11]。特别是具有专业优势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织和督导人员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没有起到应有监督作用,这也是人才培养目标难以精准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视督学也是督导工作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教学方面的诉求,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几乎是每学期都提,但是长期得不到实质性的改进。这些问题也是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所属相关专业被长期诟病,而得不到解决的根源之一。
(五)对区分性督导方式研究和落实不够。当前教学督导制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日常教学督导评价指标设计时实行一刀切的办法,看似公平公正,却忽视教师了个性差异性和课程性质差异。未能做到按照教师自身素质、专长、能力、兴趣等个性差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指导,来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因而难以发挥和挖掘教师的专长、学科优势,激发教师的潜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机制的改进建议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上述问题涉及面较广,形成的原因很多,从作者多年来在一线督导工作实践来看,当前应亟待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强化教学督导组织反馈控制意识形成工作闭环
反馈控制系统是对系统输出测量值同目标期望值进行比较,利用比较产生的偏差信号对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从而使系统输出值趋于目标期望值。这就要求在教学督导实际工作中,教学督导机构和成员不仅要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进行工作,还要时刻或充分注意对教学各子系统的目标和实际执行结果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分析消除偏差产生的因素。例如,对某位教师教授的某一课程进行教学评价,不仅仅只是对其课堂教学方法、效果进行评价,其正确的评价方式是:首先对该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审核,看教学计划是否符合专业定位;其次,审核课程体系设置,看该课程在其所归属的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以及课时分配是否合理;第三,审核该课程教学大纲,看是否符合教学计划规定的目标要求;第四,进行课堂听课,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最后,关注该课程学生的兴趣及反应。这种评价方式涉及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负责人、系(部)教研室负责人、教学管理人员(包括排课人员)、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显然在课程形成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只有通过这种项目化、系统化的教学督导评价方式,才能完整地评价包括“做正确的事情,与把事情做正确”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避免漏掉教学效果评价的任何重要影响因素,避免将授课教师不能控制环节所造成的缺陷和问题简单甚至粗暴地归因于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和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也才能发现形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使其得到有效地解决。
(二)设置独立的教学督导专门机构
按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和精神,在教学质量控制或风险控制过程中,必须将教学管理和教学监督两大不相容的职能或职务进行有效分离。教学督导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从教务管理职能部门中独立出来。为此,在学校层面可设立专门教学督导机构,直接对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校级督导机构在二级学院设分支机构,成员可从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中遴选,但是其督导工作和聘任均实行由学校督导机构垂直管理。以保证校院两级督导具有必要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督导机构树立反馈控制意识,才能在其工作中排除干扰,有权威,有能力实现上述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督查和评价。
(三)完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督导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完善,当前在制度的订立和完善方面必须建立在教学督导反馈控制系统和督导机构独立性基础之上。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三个层级的教学督导制度和相应指标体系。第一层级为:教学督导工作规程(包括教学督导责任制度)、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制度、督导人员选聘和培训制度等。第二层级包括:教学管理过程评价、理论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等。第三层级:依据第二层级的分类,按照评价的对象、评价内容以及重要性的原则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教学督导人员行为的规范性,保证督导工作结果的客观性性和公正性。同时,积极利用校园内部网络,打破时空的限制,及时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和反馈督导工作事项、内容、程序、结果,让教职员工对学校教学情况、效果、存在的问题,两级教学督导机构对各院、系、教研室和教师个人相关教学工作跟踪督导结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现督导行为公开,督导结果及时发布,有效整合和共享。
(四)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督导队伍
教学督导队伍的建立,应该打破以往以退休人员为主的常规做法,依据教学、管理、专业分布结构,形成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工作负责,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相结合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积极落实督导人员培训制度,保证教学督导人员掌握现代管理、监督和数字化方面的方法和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研讨和交流,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督导经验和做法,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科学化,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
参考文献:
[1]项华录,何春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96.
[2]王丽霞.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举措[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2015(6):38.
[3]唐靖廷.民办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8):159.
[4]丁明忠. 基于教师发展的高校教学督导督教理念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3.
[5]于永华. 教学督导制度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权的制衡[J].高校教育管理, 2008(1):68.
[6]孟义杰,吕黎明,方红艳.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探讨[J].新课程研究, 2019(10):74.
[7] 李泽民. 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4): 80.
[8]王莉芬,朱惠延.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助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路径优化探析[J].长春大学学 报,2019(12):72.
[9]朱继洲.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J].江苏高教,2005(1):63.
[10]卞钰. 民办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12):165.
[11] 薛国凤.从“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4(6):87.
作者简介:王化峰,安徽合肥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教学督导组长、副教授、高级会计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学、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