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3

院校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探讨

周瑜 周徐涛通讯作者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重庆 400080

[摘要]目的 探讨院校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医临床实习医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实现中医传承和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方法 建立院校联合培养组织机构,建立临床师资库,突出师承教育模式等方法,建立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结果 院校联合培养后,中医临床实习医生综合考试成绩和助理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显著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中医医生的满意率显著上升。结论 院校联合培养能充分利用医院的教育资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提高中医临床实习医生的综合能力,以保证其在步入临床时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关键词]中医专业;大专教育;院校联合培养;医院资源;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在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1]。为了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做好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等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现针对2015级三年制中医专业专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现代学徒制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状况,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级三年制中医专业专科毕业生104人,女68人,男36人,年龄19-20岁(19.4±1.6)岁;以上学生曾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等医院进行跟师及实习。

1.2 方法

1.2.1.1 建立院校联合培养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学校和医院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2],使中医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教学的前后连贯,由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得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的支持,共同构建“政府-行业协会-医院-学校”四方联动、“学校-医院”双主体、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成立由学校及各临床教学医院的名中医及专家为主体的中医现代学徒制专家委员会,设立中医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等。同时院校联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中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设计、指导项目建设。

1.2.1.1 建立临床师资库 学校与医院联合成立专业教学团队和名中医导师工作室,负责项目建设的实施,共同开发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库和、教材和质量评估体系等。遴选名中医、高级职称教师作为师承指导教师,建立中医现代学徒制导师库,制定准入制度及师承导师考核标准。各临床教学医院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由中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教师遴选,为师承导师颁发聘书、聘请医院兼职导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开展拜师大会、每学年对导师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评优和决定是否继续聘用。

1.2.1.3 现代学徒制师承教学实施 构建以基层医疗机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融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每届根据师生双向遴选原则,组成52人的现代学徒制师承班,其余为普通班。实施前,学校、医院、学生三方签署《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师承跟师学习三方协议书》、《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徒工薪酬协议书》,合作共建实训室;学校开展中医学启动会、导师培训会和拜师大会;医院印发《中医现代学徒制管理办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临床教学部,对现代学徒制相关工作进行管理。现代学徒制师承班以学期为阶段,共分为六个阶段,学生在医院跟师接诊患者,促进理论与临床整合,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利用寒假跟师见习1周,同步学校学习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课程,熟悉中医门诊接诊流程、病史采集和四诊,掌握病史采集步骤、内容及要求,提取主诉、归纳现病史。第二阶段利用暑假跟师见习4周,同步学校学习的中药学、方剂学和诊断技术等课程,进一步学习四诊、提炼症状群、脏腑辨证,掌握50首基本方的适应症及病机,掌握完整的中医病案书写步骤、内容及各部分要求。第三阶段利用寒假跟师出诊1周,同步学习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西医内科学;熟悉内科病的四诊采集,掌握脏腑辨证,熟悉气血津液、经络肢体辨证,熟悉导师擅长治疗的1个重点病种的辨证思路,掌握完整的中医病案书写步骤、内容及各部分要求,能独立采集并完成内科病案书写。第四阶段利用暑假跟师出诊8周,同步学校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推拿学、西医外科学、急救医学等课程;学习专科专病、1个重点病种的四诊采集(强调问诊),掌握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熟悉并总结导师擅长治疗的重点病种的辨证思路,熟悉常见方和导师常用方,掌握完整妇、儿科病案书写步骤、内容及各部分要求,能独立采集病史,并完成病案书写。第五、六阶段来医院实习,临床实习内外妇儿等科室,其中集中跟师试诊32天,能熟练运用四诊全面系统采集病史、能在导师指导下对某一重点病种,开展试诊试治,掌握完整的中医病案书写步骤、内容及各部分要求,能独立采集病史完成病案书写,并通过行业学会组织的测试。

1.2.1.4 分享临床经验与教训 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学校制作并发布慕课供学生自主学习、邀请教学医院的行业专家进课堂,均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在师承带教中,教师主动讲解、提问,对重点征象、用方用药经验等给予点拨,在诊试治方面训练学生技法等。同时学校每学期召开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推进会,邀请优秀导师交流带教经验和作法,不断提高师承导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1.2.2 评价方法 对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综合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取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的中医基础综合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表1 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综合考试成绩对比(中医基础)

班级

例数(n)

中医基础理论成绩(X±s)

中医诊断学

成绩(X±s)

中药学

成绩(X±s)

方剂学

成绩(X±s)

师承班

52

14.583.56

16.122.91

7.502.26

4.981.69

普通班

52

14.442.92

13.983.26

6.622.02

4.251.67

F值

-

0.044

12.38

4.42

4.94

P值

-

0.62

0.001

0.093

0.024

2.2 对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的中医临床综合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 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综合考试成绩对比(中医临床)

班级

例数

(n)

中医内科学成绩(X±s)

中医外科学成绩(X±s)

中医妇科学成绩(X±s)

中医儿科学成绩(X±s)

针灸成绩(X±s)

师承班

52

14.79±2.99

9.82±2.17

9.31±2.64

9.67±1.96

10.77±3.27

普通班

52

14.38±3.31

10.31±2.46

8.56±2.51

8.71±2.59

10.19±3.42

F值

-

4.47

1.12

2.21

4.56

0.77

P值

-

0.045

0.28

0.096

0.035

0.33

2.3 对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模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3

表3 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模拟考试成绩比较

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组卷命题一套,共200题:

班级

例数

(n)

总分

(X±s)

中医基础测试

成绩(X±s)

中医临床测试

成绩(X±s)

师承班

52

97.54±15.07

43.17±7.95

54.37±8.82

普通班

52

90.54±15.87

39.28±6.91

51.25±10.25

F值

-

5.32

7.07

2.761

P值

-

0.025

0.013

0.11

3 讨论

3.1 开展院校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优势增加 一是打破了单一的院校教育,对接传统中医教育,传承民间中医各种流派,保护并发展了传统文化。二是早临床,多临床,让学生增强对中医的认同感,增加中医信心,提高临床技能。三是反复临床,在学中做,做中学,符合中医发展及认知的规律。

3.2临床跟师学习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 在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综合考试的对比中,师承班在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儿科学的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在需要把知识点和技能简单串起来的学科(中医诊断、方剂学)差异明显,散在的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相差不大;在需要复杂组合、综合运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差异较明显,但不如中医诊断、方剂学差异明显,或许与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和儿科相对常见,学生得到传授的机会更多相关;针灸、妇科相差不大,外科反而不如普通班,其背后原因需密切关注和跟进。在2015级中医师承班和普通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模拟考试成绩比较中,师承班的中医基础测试成绩和总分好于普通班,有明显差异,全年级前12名中,师承班占了10名。

3.3 用人单位对毕业中医医生的满意率显著上升,实习单位评价:“动手能力强”。跟师三年后,专升本进“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6名,占招生人数的60%。

4.存在问题和建议

4.1 学生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表现在汇报不足,提问较少,学习方法欠缺,积极性差。建议实行师承班遴选和淘汰机制。二是学生知识结构较差,表现在基础薄弱,西医知识欠缺,跟师学习时间不足。建议强调“中西医并重基础上、传承发展中医药”,避免“纯中医”引导;按照助理执业医师考纲要求,强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保证教学质量;跟师时间拓展为五年,即“3+2”中医助理全科医师培养,一体化设计中医师承教育。

4.2 导师带教能力有待提高,学校指导不足 表现在师承带教中针对性弱,带教经验不够,学校对导师培训和沟通不足。建议根据师承大纲,明确每阶段任务和要求,并认真落实落细;成立教学指导专家组,认真开展带教培训;学校要坚持开展跟师巡查,通过座谈会和培训的方式强化与导师的沟通,指导导师开展师带徒工作。同时,医院要加强对导师的管理督导与培训。

4.3 跟师环节设计存在缺陷 跟师时间与实习时间冲突,学生回访不足,第一阶段要求高,导师填写资料多。建议实习期间跟师时间从一周一次调整为一周2个半天;降低第一阶段跟师要求,重点在熟悉流程、辨认症状体征;采用互联网平台(云课堂)、电子版、传统纸质版等多种形式,提高导师教学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意志,张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医药前沿,2018.1:169-171.

[2]田玉凤,李茶香等.院校联合培养实用护理专业人才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3.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