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蒲晓 孙巧玲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乳山市供电公司 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智能电网出现后,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电力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为智能电网的有序运行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采用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以保障电网的稳定安全,保证人们获得持续供电。要不断完善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时改进智能电网系统的不足,不断扩大电网的功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有效途径

1导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力体系迈入智能化发展阶段,智能电网是当下电网的主要发展趋势,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价值,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电力供应需求。但传统电网运行模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配网调控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应用优势及效能。针对于此,本文对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及实现策略开展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2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特点

第一,实时性。从实际运行角度来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实时性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为两方面:一方面,以遥信、厂站端遥测等技术为电网配网调控基础,持续对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数据加以采集汇总,为配网调控、电网监测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系统在短时间内传达所下达的遥控指令,确保各项遥控指令在限定时间内得到响应与执行。第二,开放性。首先,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结构为开放式框架结构,支持不同硬件平台使用,提供了较为开放的平台环境。其次,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不但支持各类第三方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的接入/开发。同时,也在多机通讯、数据库等领域中向所使用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与多元化服务。第三,系统性。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可以对电网网架与各处变电站开展实时监测工作,在监测到异常运行问题、或是出现系统故障时,自动发送预警信号。同时,配网调控系统将对所采集数据信息开展综合性分析工作,以评估智能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为电网管理、配网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与决策参考。例如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会定期将所整理关键信息、分析结果提交至相关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所接收信息进行参考,这是制定电网管理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

3电网调控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3.1硬件设施缺陷

电网调控及安全运行要有齐全、先进的设备设施支持,这些设备是构成电网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运行状态和质量会对电网调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相关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设备功效不充分、不健全发展的异常现象,造成电网运行故障频发,不仅给电网调控带来很多安全隐患,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影响

3.2电网调控系统存在风险和隐患

电网调控系统是电网调控的关键,它是电网调控的中心枢纽,如果调控系统出现死机或崩溃情况,就会给整个电网调控工作带来致命性打击。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电网调控系统安全性较低,关键软件不先进,系统承载量过大,调控系统存在缺陷,具有较大的运行风险。

3.3运行维护模式存在弊端

电网配网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领域与部门,加大了配网调控管理难度系数。例如,在出现线缆混合问题时,问题将涉及到所属供电营业站、线路运维与电缆运维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范围较为模糊,时常出现管理漏洞、交叉管理问题。同时,在传统电网配网运行维护模式下,部分调度指令存在滞后性问题,难以在限定时间内得到有效执行。

3.4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电网运行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电网运维人员要加强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要具备预判问题及快速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电网调度运维人员存在工作松懈、技能欠缺、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电网事故的处理效率不高。

4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控制策略分析

4.1优化配网架构

在智能电网模式下,要完成调控一体化的建设,必须完善现有的配网系统架构,进一步提高配网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实现对配网的分区分层管理。对此,设计人员要优化配网调控系统的接线模式,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避免中分段出现问题。通过对配网架构的调整,全面提高配网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配网运行的效益。

4.2统一配网管理模式及标准

智能电网配网调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管理工作,不同管理环节之间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在某一调控环节出现各项管理问题时,都将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调控精度造成明显影响。但目前配网调控模式与标准较为模糊,缺乏参考价值,并对系统的互换性及可操作性造成了限制影响。因此,当务之急是统一智能电网的配网管理模式与标准,充分融入人机结合、绿色化管理理念,根据我国实际国情与智能电网配网调控需求,选择适当的配网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对绿色电力相关细则条例与管理标准进行补充完善,为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提供明确参考。此外,主网是智能电网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配网调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其包括了输电电缆以及大量变电设施。在智能电网运行中,如若主网某一环节出现故障问题,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导致智能电网出现大规模断电现象。因此,需重点明确主网中所分布输电电缆与变电设施的相应标准,为后续配网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指导与参照。

4.3做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应急事故演练

电网运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为保障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电力部门必须加强对事故风险的防范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为构建调控一体化安全体系奠定基础。首先,电力公司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案,并加强事故预防演练工作,使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分析用电高峰期电网的实际发电情况,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清晰划分用电高峰时段,掌握高峰变化值,并对高峰期可能存在的用电风险进行事故预防演练,加强对高峰用电事故风险的防控,使电网调控一体化更有保障。

4.4充分发挥GIS系统优势

GIS系统也被称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在遥感技术、地理科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多项技术、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项新型技术,具备数据采集、数据转换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对电网配网线路与周边地理环境/空间位置的有效融合,大幅提高了配网调控精度与管理质量,并在规避盲调等领域展露出广阔应用前景。因此,需充分发挥GIS系统的应用优势,在原有配网调度与监控隔离模式基础上,构建在线远程监控配网线路及系统,自动接入各类信息数据、构建三维电子地图模型,直观化呈现配网线路地理位置,分层分类开展配网设备调控工作。这将有效解决传统配网调控模式困境。此外,各班组可通过运用GIS系统,直观了解配网管控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具体位置,以解决盲调问题。同时,GIS系统将辅助管理人员开展配网调控工作,降低了人为因素对配网调控精度、水平的影响系数。在主网建设过程中,对GIS系统的应用,将与传统的SCADA系统交换数据,以规避电网数据差异、二次绘制图形界面等问题。

5结束语

总之,为充分满足智能电网的配网调度控制需求,推动配网调控系统的一体化、自动化发展进程。因此,电力企业需深入了解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特点、所存在问题,灵活采取上述策略,不断改善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软实力与调控水平。

参考文献:

[1]艾学勇.智能电网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0):142.

[2]文江洪.浅谈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J].通讯世界,2017(05):201-202.

[3]王天一,汤泉.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5(18):57-58+61.

[4]陈丽君,张涛.智能电网环境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