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探究 

韩静怡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木钵镇中心幼儿园 745705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改革的带动下,幼儿语言教育随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学习特征,结合其语言基本规律,适当调整教育方法,科学设置教学进度,切不可根据自身知识水平与主观臆断随意安排教学活动。知识的构建者是幼儿自己,而并非依靠他人的灌输与传递。可见,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幼儿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就能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表现的十分积极,而像这样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语言知识,必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以下,笔者就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展开详细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语言学习;学习兴趣;策略

前言:对于幼儿而言,其天性好玩好动,做事凭借自身兴趣,即对感兴趣的事物通常会表现的更加主动积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时,应该注重为幼儿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以此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学习效率。语言是构成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和发展。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使幼儿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借助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幼儿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将兴趣转化成实践参与,进而在强化语言能力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

  1. 构建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十分小,不易集中注意力,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一定的乐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情境教学的重要价值。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科学性,即必须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征。只有真正投其所好,幼儿的学习热情才能够被充分带动起来,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确保学有所获[1]。幼儿语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较大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是更实现了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阅读《会打喷嚏的帽子》这篇幼儿故事的时候,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其阅读兴趣,进而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教师就可以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首先,可以向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戴过帽子吗?”幼儿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戴过戴过!”教师继续提问:“你的帽子能够打喷嚏吗?”所有幼儿哄堂大笑,均回答道:“当然不会啦!”教师说:“我就知道一个帽子能打喷嚏,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打喷嚏的吗?”幼儿瞬间被这个故事吸引了,且急切的想要知道究竟,全神贯注的听故事。教师在讲完故事之后,通过提问发现所有幼儿均记住了故事情节。一名幼儿还对教师说到:“老师,我可以为大家讲《会说话的文具盒》。”教师立即对这位勇敢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不单单能够促使幼儿认真听课,同时还能够发散幼儿思维,使其智力得到发展。

  1. 借助直观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幼儿来说,其思维以形象为主,主要通过感知与感触认知周围的事物[2]。所以,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热情,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借助直观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实施教学引导。以此,不但能够拉近幼儿与知识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够使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此促进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咏鹅》这首古诗的时候,可以提前做好直观教学的准备。首先,带领幼儿到附近农户家里参观,让幼儿能够充分认识到鹅的生活习惯与形态;其次,完成教具的制作,借助色彩鲜艳的素材制作出“垂柳绿水蓝天”的图画作为背景,并在其中插上一只头、颈以及脚掌均能够活动的白鹅。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边演示一边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积极回答。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在农户家看到的白鹅与图片上的白鹅有什么区别吗?”一名幼儿回答到:“农户家里的是真的白鹅,图片上的是假的白鹅。”又有一名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农户家里要养那么多白鹅呢?”教师要立即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并对其善于联想与思考提出表扬,以此提升幼儿对学习的自信心。

  1. 引导动手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在幼儿对每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便会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实践探究。所以,笔者认为想要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实践操作,以此激发其学习热情。常言道,智慧出自手指尖[3]。结合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即由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发展为抽象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引导幼儿动脑思考问题、动手玩玩具、动口回答等,在此过程中调动幼儿探求知识的欲望,强化其探索精神,使幼儿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经验与技能的提升。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太阳公公和钟表》这首诗歌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动手实践,以此强化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并为各小组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形态动作不同的小兔子,让每个幼儿从选择4只小兔子制作一本书。在各小组幼儿积极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并在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其指导和帮助,以此启发幼儿思维。在轻松愉悦的课文氛围中,幼儿不仅深化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懂得了诗歌中每句话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幼儿动手实践,既强化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养成了幼儿认真做事、克服困难的良好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下幼儿教师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话题,教师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带动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构建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动手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认真分析教学的难重点内容,进而使幼儿的主体性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在提升有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得到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宓阿敏,顾娅静.用童谣促发展——浅谈经典童谣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25-26.

[2]姬红梅.浅谈幼儿语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8(20):178-179.

[3]娄玉芹.多种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5(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