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0
/ 2

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探讨

黄芬

成都市成华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我国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遗留下了大量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形态各异、作用不同。不仅能真实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变迁,还能够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然而,由于古建筑年限较久,受自然、政治以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古建筑遭到破坏,为了继续发扬其文化内涵,使更多后代儿女了解中华民族灿烂历史,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修缮手段尽可能维护古建筑风貌。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古建筑分类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建议

序言

古建筑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还能够真实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并且我国古建筑种类丰富,并且形态各异、规模多样、作用丰富,可以对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1]。然而,由于古建筑年限较久,加上受自然、政治等因素影响,导致其结构以及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受到国家及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如今,拥有古建筑的地区已经相继展开的挂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并且保护及修缮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历史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古建筑的分类

我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发展进程,遗留下了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按照用途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居民建筑,是古代人民群众为提高生活质量硬件的居住型建筑,也是历史发展中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其结构包括单层和多层两种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第二种为宫殿建筑,主要用于皇室居住以及治理朝政,宫殿建筑多为院落式建筑。例如: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第三种为坛庙建筑,这种类型的建筑主要用于供奉祖先和祭祀活动所用。例如:北京太庙和北京天坛。第四种为宗教建筑,该类建筑主要用于从事宗教活动。例如:佛光寺、白云观等。第五种为园林建筑,这种建筑类型结构多样,其中包括:亭、台、楼、阁、轩、桥多种类型。现遗留下的园林古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皇家园林、风景园林以及私家园林。例如:昆明大观楼、丽江黑龙潭等。第六种为陵墓建筑,主要用于安葬死者或后人祭祀。现遗留下来的陵墓建筑大多为帝王将相或王公大臣的陵墓。例如:明十三陵、清东陵等。第七种为城市建筑。该建筑主要是古城中具备一定功能的建筑结构。包括城墙、城楼等。例如:背景钟楼、西安钟楼等[2]。第八种为设施性建筑,该类建筑主要是结合社会生活所需建立,具有军事防御、抵挡灾害等功能,例如:长城、苏州宝带桥等。第九种为其他类型建筑。包括商用建筑、学府、书院。例如:北京湖广会馆、老北京当铺等。

  1. 加强古建筑的保护措施

  1.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其价值所在,尽可能维护其建筑特点。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所有工作项目都存在一定科学依据,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多门科学知识完成任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古建筑保护手段也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以及三位立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古建筑保护水平。与此同时,传统工艺技术也有其优势所在,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融合,从而维持古建筑风貌。

  1. 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古建筑保护工作并非一个部门或一个机构就能独立完成,而是需要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因此,政府以及文化、文物保护部门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电视、网络平台等先进媒介传播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社会群众保护意识,使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古建筑保护工作。

  1. 强化投入力度

古建筑在保护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一投入却基本上没有经济收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分析,保护好古建筑,能够为子孙后代了解历史文化点的良好基础。因此,国家及政府部门需要在投入资金扶持基础上,出台各种政策和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并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经费,从而为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

  1. 古建筑的修护探讨

古建筑在修护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完整性原则,古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与周围环境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周围环境遭到破坏,也会直接影响古建筑文化价值,因此,在古建筑修护时,需要强化对周围环境和景观的保护,尽可能维持当地文化习俗和生产方式。

  2. 动态性原则,在古建筑修护过程中,需要修护单位遵循历史发展各阶段变化进行分析。古建筑之所以保留至今,是因为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因此在修护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某一历史时期进展开各项工作,还要结合其发展动态性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

  3. 合理利用原则,古建筑修护应遵循可逆原则,进一步拓展其文化保护范围。不仅需要对建筑自身进行保护,还要对民风民俗、生活习惯、文化艺术进行保护。与此同时,针对设施性建筑工程,在维护过程中既要保持其原貌,还要适当增加其功能,使其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四、古建筑维修的措施和案例分析

(1)该古建筑现状

本文以武侯祠三义庙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该建筑现存一进四合院。其中包括三块匾额、七副对联以及塑像和碑刻,其中塑像和碑刻是在建筑迁建后重新建立。该建筑总长度为27米,宽度为24米,占地650平方米,其中文物本体包括拜殿、东西厢廊以及大殿。

  1. 问题分析

结合该建筑形态以及结构进行分析,收各种因素影响,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室内红砂石板地面、柱子、柱础产生了大面积风化现象,导致结构破损严重。并且建筑结构中的弹跳、木柱等木构件均不同程度产生开裂现象,并且部分装饰性木构件已经脱落。建筑墙体由于常年受雨水侵蚀,导致青苔滋生、并且青砖酥碱严重,除此之外,建筑屋面木椽子糟朽严重,屋面塌陷,并且出现渗水现象。

在保护修缮过程中,针对屋面位置,第一,需要揭顶修缮,同时需要补充和更换槽朽的穆园子。第二,补充或更换吊檐板、在木构件处理过程中没需要补充或更换朽木檀以及朽木地伏、针对柱础修护,需要更换奉还严重的红砂石桩础。针对太极地面,需要更换风化严重的石阶条石,并将建筑室内损坏严重的红砂石板底板揭开,同时夯实原土,用同质量的红砂石板再次铺装。

五、对文物保护宏观管理方面的建议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强化文物宣传保护力度,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其次,政府部门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古建筑管理工作属于社会工作,只依靠一个部门和单位无法完成各项任务[4]。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统筹作用。对当地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旅游开发,并给予指导性建议,规范开发活动,同时要严格打击破坏古建筑行为,强化执法力度,保证文物安全。

最后,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应定期举办古建筑保护、修缮知识讲座,普及相关技术和方法。并拓展招聘渠道,建立严格审核制度。

  1.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古建筑维护修缮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维持古建筑原貌,促进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桓宇,董力博.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2)

  2. 王鹤亭.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75.

  3. 荆龙,张灿.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3677.

  4. 冯美珍.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v.3(07):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