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电网的融和发展与再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4
/ 2

新基建下电网的融和发展与再创新

赵鑫

国网黑龙江富裕县电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61200

摘要: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网发展的角度看,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与电网创新融和发展,将为电力行业赋予新的发展内涵。此番被高调纳入新基建的特高压,在已取得数十年发展成就的当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带动经济发展;配网结构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变化,都是新基建后续建设中值得期待的亮点。

关键词:新基建;电网;融和发展;再创新

1导言

通过对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分析,可以在初步掌握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对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分析和技术应用实践的监督,最终确保电网基建工程可以安全、高效、高质的完成。对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的分析,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电网基建工程而不断优化,最终推进技术进步。

2新基建带来的新契机

随着我国电力的快速发展和持续转型升级,大电网不断延伸,电压等级不断提高,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不断增多,新能源发电大规模集中并网,电力系统形态及运行特性日趋复杂,特别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非传统隐患增多,对系统的支撑能力、转移能力、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考验。近年来,多项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电网建设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我国电力系统及电网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平衡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电占比逐步增加,而不同于工业用电相对稳定的负荷水平,居民用电的时段特征显著,峰谷差总体呈扩大趋势;二是目前的电源结构,已经由过去以水电、火电、核电为主的电源结构,逐步扩大了新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比。但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特性所决定,需要有调节性电源来平衡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所以从整个电力系统供需两侧来看都在逐步变“轻”,对系统调节能力的要求也比过去高很多。“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的发展思维,我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平衡,从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来说是不经济的。在这种形势下,‘新基建’的提出,为能源电力系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带动整个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对负荷特性的优化调整、新能源高效消纳,以及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该业内人士表示。能源电力行业本身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长链条行业。从短期来看,“新基建”的提出,可以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快速恢复,发挥产业链条稳增长、保经济、稳就业的作用;从长期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关键阶段,新基建可以创造更多新业态、新需求,激发新动能。同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长期目标。新基建对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实施路线。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程。当下,新基建势头正酣,为能源电力行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实施路径,成为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助推器。“新基建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科技前沿领域和方向的引领,以及面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总体趋势。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要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要作出变革,并且是在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来推动变革。面向未来,如果能够把新基建里的技术应用到电网领域,对电网的高质量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该业内人士表示。

3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应用实践分析

3.1建立完善的现场管理技术应用体系

在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应用中建立完善的现场管理技术应用体系在坚持其基本的基础应用原则的前提下,开展的以提高建设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模式推进。现阶段,在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应用中,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需要在明确技术实践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过程和不断优化,最终加强技术应用和施工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在明确技术分工上是通过对电网基建现场的设计和建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从而根据不同的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选择不停的管理技术应用方案和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施工体系和分工的目的,最终推进对电网基建任务的统筹设计。其次,在施工过程的不断优化上需要从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应用的实际内容出发,对电网基建的实际施工项目进行优化分析,从而采取不同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提高建设的质量。最后,针对技术应用和施工质量的提高则需要借助对于电网基建施工现场的分析和管理来加强对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全面贯彻质量至上的技术应用原则和观念,推进电网基建工作的顺利完成。

3.2提高技术应用安全性和技能性

针对电网基建现场管理技术应用的实践分析,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同时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技能性,从而为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具体而言,提高技术应用安全性和技能性需要在电网基建的过程中针对技术应用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对电网基建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安全建设工作。针对技术应用的技能性还需要对相关人员技术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和实践训练,确保其可以在电网基建现场管理中顺利的应用到管理技术,并由此推动技术效果的实现。

4配电网建设需要适应我国发展战略的调整

相比于近十年特高压的飞速发展,配电网成为了我国电网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我国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且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尽管近几年我国配电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起步晚,配电网尤其是中压配电网发展仍然滞后,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供电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配电网仍然存在结构薄弱、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信息化手段相对落后。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配电网建设将会是电网投资的重点。“配电网建设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调整。”该业内人士表示,“例如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东西部地区经济的‘腾笼换鸟’,配电网的结构和布局将如何来配合?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解决人员输出和输入地的配网规划?再比如配网如何配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经济带、大湾区建设等,配网如何去满足这种地域性特色的差异对于能源电力的需求?”同时,该业内人士指出,从技术层面来讲,未来几年配网的建设将更关注如何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问题,如何满足用户参与到电网互动、参与到电网调节的可能性,这些都是目前配网建设的重点。在新基建发展的热潮下,未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发展配电网将是配电网发展的重点方向。不难预见,未来配电网中将存在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维的随机系统、海量多元的大数据及动态多时空差异的源与荷。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使配电系统呈现跨学科、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融合发展态势。在技术手段上,将使用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技术来建设和发展配电网。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可或缺。一是开展不同场景下源网荷储及感知数据接入需求预测。主要包括各发展阶段目标要求分析及典型应用场景划分、典型场景下“源—荷—储”接入需求及预测方法、典型场景下内外部信息数据的接入需求及预测方法等内容。二是研究“两网”融合需求下电力设施的优化布局。如典型场景差异化“两网”融合发展策略、现有配电网规划布局方法对“两网”融合发展的适应性分析、适应不同典型区域差异化融合发展需求的协同规划布局。三是研究智能配电系统多层级接入优化规划技术。这当中主要包含智能配电系统灵活资源风险承载力评估与接入优化策略、面向泛在物联网的智能配电系统信息接入优化策略和智能配电系统多层级“两网”协同优化规划技术等内容。四是考虑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设备选型、配置方法及典型供用电模式。主要包括现有配电及信息设备对于“两网”融合发展的适应性、适应“两网”融合发展的资源综合共享利用技术、适应“两网”融合发展的典型供用电模式等。

5结语

新基建的时代已开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已到来,电力行业已经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新蓝海,更灵活、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电网形态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和创新,也将成为解锁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参考文献

[1]王斌.电网基建施工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9(32):116.

[2]宋华松,万磊,王旭东,雷雨.电网基建施工安全管控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8):165-166.

[3]童海林,郭军.电网基建施工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及控制措施[J].项目管理评论,2018(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