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4
/ 2

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李启密

宣威市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 宣威 655400

摘要:目的:外固定支架针对骨科病患在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的实践探究。方式:采集从2016年7月到2018年3月之间本院骨外科就诊病患数据,共62例。按照对病患执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人数为31人。一组病患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称其为A组。另一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称其为B组。对比两组之间病患的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病患在手术过程中病患情况劣于B组病患,B组病患术后痊愈能力明显强于A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在B组病患中发生概率极小,B组病患治愈率比对A组病患提高了10%的成功率。结论:外固定支架对于骨外科病患在就诊过程中进行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的功效。使用外固定支架对病患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减少手术容易产生的风险,同时提升了病患的愈合能力和痊愈时长,对骨外科病患的就院治疗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创伤骨科;治疗修复;临床效果

引言:

创伤性骨折在发生的同时往往会引起受伤肢体的诸多损伤,严重的创伤性骨折会直接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安全,还有可能会导致病患休克甚至死亡。传统手术模式对于部分骨折病患来说,并不适用于病患身体承受能力,导致病患治愈过程难度增加。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推广,彻底避免了骨折病患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的绝大部分情况。以其微创,操作简易,治疗快速的特点,成为诸多创伤性骨折病患的福音。

1、病患数据以及治疗方法

1.1病患资料

此次实践采取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之间骨外科就诊病患,总计62人。按照对病患执行的治疗方案,讲起分为AB两组,每组人数为31人。其中A组男性病患为25人,女性病患为6人;病患平均年龄为(52.8±12.6)岁;病患中交通事故引发骨折病患15人,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病患12人,意外受伤导致骨折病患3人,其他因素导致患病病患1人。B组中男性病患24人,女性病患7人;病患平均年龄为(52.5±12.2)岁;其中交通事故引发骨折病患16人,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病患11人,意外受伤导致骨折病患2人,其他因素导致骨折病患2人。从诸多情况分析,两组病患并未产生较大差异,病患数据可比性成立。

1.2治疗方法

A组病患进行传统治疗手段,即内固定治疗方式。手术过程中引导病患采用仰卧姿势,对病患施行局麻,采用传统方式在病患骨折部位内部进行相应加固[1]。部分病患在拍摄x光线片之后,根据x光片反馈,对病患进行复位固定。在以上手术完成之后,针对病患骨折病情,在病患骨折区域植入钢针确保病患伤部固定的牢固性。

B组病患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首先对病患的基础病情进行正确认知,在病患病情的基础上采取初步治疗,减少病患骨折局部出血,对病患伤处进行外固定包扎,避免病患伤处发生感染。随后将病患送入病房进行监护观察,并对病患进行复苏处理,在对病患进行诸多调整之后,在病患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伤处呈现为开放性的就诊病患,则需要对受伤部位创面进行清洗消毒,然后在再做缝合处理[2]。完成初步诊治之后,对病患进行外固定支架的相关处理;针对伤处为闭合性的病患,采用在病患c型臂下进行闭合复位插针后,在进行外固定支架处理。如病患痊愈情况并未理想,可采用二次治疗手段。

1.3资料记录

记载病患在手术过程中所经历的手术时间,患处出血量,病患各项身体指数变动情况;记载病患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患处痊愈时间;记载病患是否产生术后并发症,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数据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为基础工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对两组之间进行卡方检验对比比较。P<0.05证明此次研究在统计学范围内具有意义。

2.结论

2.1两组病患术中情况对比

此次研究中B组病患在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修复之后,手术采用的时间为(52.4±3.86)min,手术中病患出血量为(234.2±10.3)ml;A组病患在进行传统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为(108.1±1.5)min,手术中病患出血量为(530.1±10.3)ml。经过对比,双方病患数据差异显著,在统计学范围内具有意义。

表一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统计表

组别

手术时间

出血量

A组

(108.1±1.5)min

(530.1±10.3)ml

B组

(52.4±3.86)min

(234.2±10.3)ml

P

<0.05

<0.05

2.2两组病患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B组病患在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修复后,体温恢复时长为(6.1±1.01)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时长为(11.30±2.1)min;A组病患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体温恢复时常为(10.01±1.11)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时常为(33.01±1.21)min。经过数据对比,双方病患数据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组别

体温恢复市场

PT与APTT恢复时长

A组

(10.01±1.11)min

(33.01±1.21)min

B组

(6.1±1.01)min

(11.30±2.1)min

P

<0.05

<0.05

2.3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对比

B组病患在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修复后,31人中,两位病患出现术后并发症症状,病患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为6.4%.两例病患并发症诱因均为骨折患处并未愈合。A组病患在进行传统治疗之后,31人中,共有9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产生概率为29%.9人之中,3人产生呼吸窘迫症状,1人伤处未愈合,5人表现为术后感染盛装。通过对比,两组病患数据差异显著,在统计学具有意义。

组别

术后并发症产生人数

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A组

9

29%

B组

2

6.4%

P

<0.05

<0.05

3、讨论

通过此次研究数据对比得出结果:B组病患有效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病患有效治愈率。该对比结果证明,B组所采用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在治愈病患方面强于A组所采用的的传统治疗手段。将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运用在骨外科病患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减轻病患在骨折之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同时也对病患的痊愈提供了正确的帮助。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不仅方便快捷,对于病患产生的副作用也极为稀少。在临床意义上,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推广,不仅提升了病患的治愈率,也增加了医者治病救人的信心。这一治疗手段,值得被应用在对于骨伤病患的治疗过程之中,帮助更多骨伤病患。

参考文献;

[1]余斌, 王博炜. 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 22(04):282-285.

[2]张伟业, 万春友, 张涛,等. TAylor空间外固定架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下肢力线调整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4):4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