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贾生正

身份证号码 :37152519881106**** 聊城市鑫迪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每个部件的加工都由工厂完成,以此为基础,将预制部件运送到工地完成装配,使得建筑生产的整个过程具有完整性,形成一个系统。在同一建筑时间内,装配式结构建筑工程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还可以降低相应的工程造价和人力的使用率。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仍处于前期阶段,仍有一些制约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因素存在,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最优化的装配式施工方案。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措施

引言

如何使管理方式的优势在建筑项目产业化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已成为了当前建筑工程领域需要深入探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需求分析为前提,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优化措施展开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本需求

(1)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中,策划决策是出发点。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针对于这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目标和方式的具体规定。不同地区在执行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弹性。所以,这个环节的基本需求为:形成根本性管控意识;从系统性角度策划项目。(2)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装配式建筑项目应该采用总承包的模式,这样能体现出科学性,突出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特征。当前,这种承包模式已经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对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资质的要求也得到提高。所以,在这个环节,基本需求为落实总承包模式,使得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与系统化要求得到满足。(3)在规划设计环节,需要完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计划方案。要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就应该强调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当前我国在这项工作方面的经验较为不足,所以,全过程管理的基本需求是组织专家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论证。(4)建筑项目得到有效建设的核心是施工环节对项目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我国属于初期阶段,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需要得到优化,特别是有效控制施工环节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环节,基本需求为以预制部件生产作为起点,到装配中的过程应该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所以,在提高施工效率的目标下,可以采用分段验收,从全面化与精细化的角度提升验收工作的水平。在这个环节的基本需求为分段完成交付与验收,定期检查项目预设目标与建设任务的完成进度。

2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2.1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

虽然不少建筑行业已跟随时代改变,完成了现代化转型,但其各部门间信息化建设水平却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信息传递不对等或延误等问题。尤其在装配式建筑管理中,设计、运输、装配等任一环节出现了信息传递质量低或传递不全的问题,都会对后期项目施工产生重要影响。

2.2相应的管线埋设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中,常常会使用暗管埋设的方式,将业主屋内的预埋线等零件进行掩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极易出现预埋件的管道堵塞或者预埋件发生偏移的现象,这就会使施工难度增加。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时施工人员没有将预埋线做好规划工作,导致灌浆混凝土时,部分混凝土堵塞了管道,或是管道发生的偏移,使预埋件脱落。此外,在铺设管道时,施工人员有时会忽略管道的角度问题,致使管道形成直角,这就使后期的电线铺设十分困难。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1强化设计,避免在施工现场组装细小零件

施工人员可将不必要的现场施工改为由工厂在制作时一步到位,将其完全组装完毕,然后再通过科学、精密的计算,将预留管线的位置和洞口的尺寸与工厂施工的零件进行精确的匹配。这样,当工厂将零件全部输送出来之后,现场的施工人员只需要进行简易的拼装组合,这就可以使安装问题发生率降到最低。但是,要想完成这一点,就要对施工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人员可以借助精密的仪器对现场需要预留的钢筋或者是管线位置进行检测,避免当零件送到施工现场后,由于与预留的管道或者是钢筋的位置产生冲突,进而导致无法安装。

3.2坚持以建筑设计为龙头

建筑专业是民用建筑设计的核心专业,其他专业专项设计及后续生产、施工等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围绕建筑设计展开,并服务于建筑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应当以标准化设计为重点,以建筑策划为先导。建筑设计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整个项目的标准化程度。装配式建筑策划的完备程度决定了承包商能否避免以下情况:超时超限、成本超支、质量低劣、返工、项目范围扩大失控、组织声誉受损、相关方不满等。装配式建筑策划是整个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骨骼系统”工作,包括:项目由立项到策划再到设计的运作过程,涉及法规、行政管理方法,设计、施工方的选择,结构体系和设备系统选定等因素。

3.3推进BIM技术在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BIM技术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共享的图元,从全产业链高度实现技术、信息、管理共享,大幅提高效率,成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需采用BIM数字化技术进行全专业、全过程协同设计,并为全产业链的协同工作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共享。

3.4项目施工管理能力

施工管理是装配式建筑企业的老本行,但应杜绝固步自封,努力挖掘和提升企业自身能力,涉及项目分包管理、计划管理、资源调配、过程成本控制、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项目施工管理能力,不仅因施工管理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为进一步在项目中有效地组织和发挥施工管理力量,做好计划控制,把握重点环节,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强项。

3.5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中运用BIM技术的应用

(1)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由于预制构件的质量与工程装配质量直接挂钩,在预制构件之前,技术人员可通过相关软件如Naviswork先消除BIM模型中存在的碰撞冲突,即先对构建进行碰撞检查,然后依照检查信息对BIM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从而提高构件设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接下来将信息数据同步到生产商平台,要求其按照装配式建筑BIM模型进行拆分设计,从而生产出用于工厂生产的数字模型。厂商在确定开始生产后,应结合RFID技术,制定相应的信息查询标签,这样技术工人就可通过扫描便签得到相应的设计参数信息,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预制构件质量,如出现不达标问题,也可及时追溯责任,避免延误工期进度。(2)在具体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复杂度要远高于传统建筑的现场施工,因此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可通过运用BIM系统建立模型,来提前模拟装配过程,如在模拟中发现设计不合理或构件参数不达标等情况,可立即通过更改设计参数调整装配模拟方案,找到更有效的设计方案。另外依照模型设计相应的装配图片,也能提高现场装配人员的施工质量,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具体安装步骤,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效率。

结语

总之,通过合理应用的技术应用,能够深化设计、模拟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消除设计偏差的问题,促进现场施工效率的提升,还能够防止存在严重构件偏差的情况,使得现场施工更的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也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效益的提升,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及控制的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20-221.

[2]李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