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旺甫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工程建设更高的功能要求与精度要求。特别是在土地测绘工程方面,需要向着自动化、数字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测绘工程的一个技术支撑,地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空间分析、空间查询和综合评价分析等技术功能,从而提高测量准确性,提升测绘工程的作业效率以及质量。因此,本文就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土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价值
引言
作为一种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使用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并且相比传统的测绘技术,其具有非常多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还能再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误差,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另外,在项目建设的时候,由于要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以及使用,那么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就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土地项目建设时的科学利用,为后期的土地管理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土地测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地理信息系统于土地测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具有的优势
1.1节省工作的时间
地理信息系统依靠计算机网络与数字技术进行土地测量工作,其自身有着固定的工作系统和流程,能够十分完整地进行测绘工作,相对于传统测绘技术来说,不仅能大大节省工作时间,也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另外,地理信息系统的每一个系统在程序设定上都拥有特定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系统,通过结合计算机王伦技术,只用进行相关设定就能完成所需的土地测绘工作,从而节省时间与精力,将土地测绘中繁琐的流程缩短,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地理信息系统无需观测、估读、调平等环节,而且受天气、地形的影响都比较小,所以测绘时的效率高,尤其是在勘测地貌地形方面,可以使用多台GIS仪器进行分组扫描,再快速绘制地形,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测量效率。
1.2确保信息时效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时,首先要对系统工作进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的环境变化来合理调整、分析测定结果,同时可以依靠即时控制和卫星监控等高科技方法来监测、分析地理变化的结果。例如天气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等,都要进行严格监测和分析,进而找出测绘中不利的因素,并对分析的影响结果进行整合归类,同时反应在测绘结果之上,最终保证测绘信息时效性。
1.3有效避免失误
在传统的土地测绘过程之中,工作人员的测绘结果都难以确保数据准确性,一个微小的失误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测量结果重大的失误,最终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错误。但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时就能有效避免这些,因为测绘过程都是依靠系统预设好的程序来自动进行的,所以数据不论是在采集还是输入、分析、整理的过程中都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失误,从而保障测绘结果准确性。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能结合遥感技术来测量大型的建筑,其测量的范围和实用性都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另外,在完成测绘后,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去绘制相应的测绘图表,而且图表的比例尺、着手和布局等都是依照系统预设程序来自动选用的,这就极大降低了人工图表的绘制误差,提升测绘准确性。最后,传统的测绘手段都会存在毫米级误差,而工作人员的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但这些工作地理信息系统都可以通过平面扫描卫星然后联系地面接收器来进行,工作人员也只用科学操作接收的设备,再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即可,所有过程都将人为影响降到最低,进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测量的准确。
1.4不容易受干扰
地理信息系统通常用于空间信息的处理,在计算机系统中被用于查询、输入、存储和分析地理数据,其能结合计算机终端对数据动态进行分析,也能实现地理定位,进而利用数据、图形的方式来表达空间的信息。除了上述优势之外,地理信息系统还不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因为相比较传统测量技术来说,地理信息系统不会受到测绘地点实际的地貌地形、自然条件影响,无论是地质复杂的地区还是广阔的平原上都能实施测量。但传统方式就很容易受外部干扰,尤其是在高山、密林等地区,根本无法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而地理信息系统即便是在大雨雪天气,也依然能实施测量,有利于测绘工作的展开。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具有的功能
2.1空间分析功能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能利用分层处理方式来构建自身独有的数据库,这样的话,不但能为开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种便利,还能确保原始图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因为在测绘的过程中,不管是查询结果或分析结果都要通过原始图来呈现,因此从空间定位角度来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就能发现其经过处理的图片与原始图保持一致的高度,从而确保了空间变化的有效性。
2.2综合分析评价功能
在测绘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不但能有效提取地理信息,还能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存储。另外,地理信息系统还能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来构建相应的信息模型,并且结合信息模式再利用科学地计算方式去推出相应的计算结果。这样做不但能为后期的测量测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从根本上去保障测绘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价值
3.1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情况
所谓土地测绘,又叫土地测量,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信息定位和测量学等方法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测量与汇总,例如要对土地种类、土地面积、土地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分布情况等进行测量和分析汇总的实践性工作。一般来说,土地测绘工作隶属于国土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都能设立相关部门去进行专门的土地测绘,同时形成本区域内测绘行政的主管部门,从而方便对各区域土地测绘中的基础测绘事项进行规范。另外,在现代土地测绘的工作背景之下,依靠遥感技术能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便捷性,而更加规范的操作也能成为各行政区域进行土地测绘的基础性要求,例如大中城市每三年至少要更新一次测绘工作。同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遥感技术等也能完善建设各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基础性设施。这些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运用到土地测绘的工作中为各区域创建、更新和完善各区域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绘制各地基础性的规范地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2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价值
3.2.1数据采集方面
在土地测绘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时,一般会采用矢量方式或栅格方式进行存储。在栅格数据之中,存储的单元能根据地面单位的网格宽度来确定栅格数据的采集分辨率,而矢量方式则通过图形来对存储对象进行输出。用栅格或矢量方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时,会先用GPS系统获取地理位置的具体坐标,再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并且和激光雷达、数字扫描仪等设备配合,从而高效地完成数据采集的工作。
3.2.2数据处理方面
作为土地测绘工作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处理既是数据采集目的,也是后续数据管理的前提,所以做好相关数据处理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地理数据有着时间、空间和属性这三方面特征,而土地测绘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属性数据和建筑、道路数据,总的来说属性数据属于这三个内容之中的重点。而属性数据有着客观、主观的分别,这里说的客观方面主要指城市道路的名词、形状等等,主观方面的属性数据则是城市道路的交通量以及交叉口交通量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处理这些数据十分科学、便捷,同时也能减少因人为而带来的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高效性。
3.2.3数据管理方面
在土地测绘的工作中利用地理信息系,能有效完成数据管理的工作。要指示桥梁、道路交叉口等要利用点来标记,指示中线、通讯线和边线等则要用线条,而道路周边建筑物的指示要用面来进行,所以直接用点、线和面的特点来分层组织管理数据,同时将同一类型要素的数据进行集中,进而建立数据库,就能有效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另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制作数字地图、显示数据,也能为土地测绘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支持。
3.2.4信息显像方面
通常情况下,地图的特征是通过单一的符号、单一值地图、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等来构成。比如使用单一符合能够表示相关实物,那么进一步就能知道符合密集的程度就表示了实物在现实中具体的分布情况,所以在土地测绘的过程中就能依靠特定符号来表达实物的情况。除此之外,也能通过标记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和实物,这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显示方面的能力,能让信息显像更加具体、易懂。
3.2.5信息资源分析方面
近些年来,人地的矛盾不断激化,想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那么依靠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的拓展应用,能高效、快捷、实时获取到土地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另外,基于相关地理坐标、安全位置来进一步加强数据的编辑,能实现土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土地管理的水平。目前来说,在土地测绘的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成效,地理信息系统提升了土地测绘的工作水平以及效率,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有序展开,为后期土地管理的工作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据支撑,这是其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比较于传统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无论是在节省人力、时间方面,还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土地测绘工作之中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另外,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先进科学,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能有效地运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这无疑为我国城市发展和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准确的建设依据,进而能推动各个建设行业的持续发展。所以,重视地理信息系统于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技术,对于推进测绘技术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相关部门去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11):114-115.
[2]王海男.浅议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7):72.
[3]武广甫.剖析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