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4

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应用分析

黄珊1 卢琼芳 陈小莉 龙天妙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邮编 537100

【摘要】目的:分析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50例,均为进入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250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放置脑室引流管先后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25例。对照组在手术后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病人床栏上,观察组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引流过度率2.4%、引流不畅率1.6%、非计划拔管率0.8%均低于对照组引流过度率12.0%、引流不畅率13.6%、非计划拔管率15.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操作人次129次、操作时间(3.25±0.42)min均低于对照组操作人次163次、操作时间(4.11±0.59)min,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定位准确率99.2%高于对照组一次定位准确率71.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可获得良好引流效果,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一次定位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

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又叫做室管膜下或者生发层基质出血。数据显示,脑室内出血患者占脑出血患者的45%[1]。由于IVH导致颅内压增高,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后果不良,死亡率较高。发生IVH或脑积水时,常采取脑室外引流术(EVD),临时性引流脑室内积血或脑脊液(CSF)。当脑室内积血排出或脑积水缓解,颅内压恢复正常之后,即尝试夹闭并拔除外引流管[2]。其中,在留置脑室引流管的过程中,其引流管的高度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引流液相撞以及颅内压情况进行调节。如果出现引流装置悬挂太低会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进而出现颅内低压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如果悬挂太高,又容易导致引流不畅的发生。本文采用一种可调解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分析其在接受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250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研究,根据放置脑室引流管先后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25例。对照组125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16岁,上限值为74岁;观察组125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15岁,上限值为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

(男/女)

类型

单纯脑室出血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

对照组

125

46.92±2.33

71/54

39(31.2)

41(32.8)

45(36.0)

观察组

125

47.01±2.38

75/50

46(36.8)

37(29.6)

42(33.6)

t

0.229

0.934

0.935

P

>0.05

>0.05

>0.05

(1)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脑出血并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者;②患者年龄均在15—78岁之间;③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及治疗风险,同意治疗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糖尿病、颅内低压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且进入姑息治疗者;③合并药物依赖史、酒精依赖史者;④依从性极差者;⑤临床数据资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后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病人床栏上。具体方法:术后2名护理人员使用脑室封闭式引流装置进行悬挂,一名护理人员使用尺子度量从患者的零点垂直向上距离零点10-15cm高度位置,另外一名护理人员使用绳子将引流装置捆绑固定在床栏上。

观察组将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于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具体方法:由一名护理人员将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固定再患者病床的横梁上,将支承装置上的激光手电移动至固定夹盖下方10-15cm处,再将套管移动至光远处对正零点时拧紧伸缩锁,最后把引流管悬挂于该装置的引流盒上。在确定悬挂好脑室外引流管后,最后再检查一次,确保固定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引流通畅情况、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操作人数,操作时间,定位的准确性。

1.4统计学分析

从引流通畅情况、非计划性拔管记录情况、操作人数、操作时间及定位的准确性评估收集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应用的效果。

2.结果

2.1两组病人引流通畅情况、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引流过度率、引流不畅率、非计划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病人引流通畅情况、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引流过度

引流不畅

非计划性拔管

对照组

125

15(12.0)

17(13.6)

19(15.2)

观察组

125

3(2.4)

2(1.6)

1(0.8)

X2/t

4.635

5.119

6.132

P

<0.05

<0.05

<0.05

2.2两组操作人次、操作时间

观察组操作人次129次、操作时间(3.25±0.42)min均低于对照组操作人次163次、操作时间(4.11±0.59)min,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操作人次、操作时间

组别

例数

操作人次(/次)

操作时间(min)

对照组

125

163

4.11±0.59

观察组

125

129

3.25±0.42

X2/t

-

5.524

6.082

P

-

<0.05

<0.05

2.3两组一次定位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定位准确率99.2%高于对照组一次定位准确率71.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两组一次定位准确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一次定位准确率

对照组

125

89(71.2)

观察组

125

124(99.2)

X2/t

-

8.415

P

-

<0.05

3.讨论

脑室出血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率、预后差的临床特征。脑室出血根据其出血部位来源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两种。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颅部超声检查用于脑室内出血的诊断。这是首选的影像学方法,这种检查方式对检测急性出血具有高敏感性,轻便,并且无辐射。常规获取冠状面和旁矢状面图像来识别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者脑实质出血和任何其他回声异常

[4]。超声诊断可以根据脑室内出血的位置和程度对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分级。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脉络丛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其他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以及烟雾病。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其次为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和烟雾病,其他少见病因有颅内肿瘤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脑梗死后出血等。高血压病是导致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出血主要来自脉络丛或脑室壁小血管[5]。动脉瘤破裂也可导致脑室出血,引起脑室出血的最常见前交通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等。其中有数据显示,原发性脑室出血发生率占脑出血的3.1%~8.6%,占脑室内出血7.4%~18.9%[6]

目前临床针对脑室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神经内镜下脑室血肿清除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其中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尿激酶由脑室内注入,每日一次加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7]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手术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患者在持续引流期间,需要保证引流管能够妥善被固定以及引流管的通畅[8]。本文中,对照组采用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果患者要实现体位的变化,就需要重新测量高度并再次进行调整固定。加上重新调节与固定整个过程繁琐,耗时时间长,还容易影响其准确性[9]。因此亟需一种更加有效的引流装置。

本文探究采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进行临床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针对脑出血患者利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于临床,能够解决引流管固定问题及定位准确性问题,可调节式脑室引流管支架引流高度准确,有效的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引流过快或引流不畅现象,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改善疾病的预后[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操作人次129次、操作时间(3.25±0.42)min均低于对照组操作人次163次、操作时间(4.11±0.59)min,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际上,引流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利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能够根据所需高度进行随时调节,还能够有效控制引流速度,进而降低了引流过快、引流不畅问题的出现[11]

通过移动杆上的激光手电能够快速、精确地标定所需高度,避免了目测带来的误差或为了调节高度而用直尺反复进行测量,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引流管置入固定盒,稳定性能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引流过度率2.4%、引流不畅率1.6%、非计划拔管率0.8%均低于对照组引流过度率12.0%、引流不畅率13.6%、非计划拔管率15.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的装置因引流管被固定,导致患者在翻身时需要格外小心引流管被牵拉。而观察组采用的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其引流管能够灵活移动,并且不会受到患者体位改变的影响,因此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另外,采用的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能够实现滑动变位、光源测量,移动测量固定,整个过程只一个护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操作时间短,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3]

本文使用的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根据所需高度随时调节,有效的控制引流速度,利用激光光源代替直尺测量,避免人为误差,增加工作上的严谨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14-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定位准确率99.2%高于对照组一次定位准确率71.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应用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加强了引流管的固定性,摆脱了以往临床上用绳子、绷带、胶布等固定, 使床头清洁、整齐、美观,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随时进行擦拭消毒,符合院内感染的控制要求[16]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可获得良好引流效果,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一次定位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焦俊杰, 郭洪亮, 刘丽杰, 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6) :1968-1971.

[2]张蓉华, 何玉蓉, 杨晓华, 等.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44 (1) :168-171.

[3] Ziai W, Moullaali T, Nekoovaght-Tak S, et al. No Exacerbation of Perihematomal Edema with Intraventricula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J]. Neurocrit Care, 2013, 18 (3) :354-361.

[4] 钟洪花, 谢冠玲, 陈飞苑.输液调节器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7 (14) :115-116.

[5] Kim JE, Ko SB, Kang HS,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Korea[J]. 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14, 56 (3) :175-187.

[6]乔相芬.综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6):157-159.

[7]杨丽,佟瑶,韩丽丽.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271-272.

[8]王森岗, 赵建奇, 敬谢攀, 等.万古霉素鞘内注射与腰大池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 (09) :1999-2001.

[9] Choi G, Park DH, Kang SH, et al. Glioma mimicking a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13, 54 (2) :125-127.

[10]史海燕.综合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 (7) :70-72.

[11] Herweh C, Nordlohne S, Sykora M, et al. Climatic and seasonal circumstances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a worldwide cohort[J]. Stroke, 2017, 48 (12) :3384.

[12] Chan E, Anderson CS, Wang X, et al. Significance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rial results[J]. Stroke, 2015, 46 (3) :653-658.

[13]秦小霞,冯扣兰,韩慧.侧脑室引流联合锥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针对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0):23-25.

[14]倪荣,赵呈凤,李伟.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8(18):71+76.

[15]胡蝶,段玲俐,周赤忠,罗宽,刘融,伍博.3D打印引导支架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3):50-52.

[16] Maas MB, Caprio FZ, Rosenberg NF, et al. Predictors of intraventricular extensio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nfounded by antithrombotic medication exposure[J]. Crit Care Med, 2013, 41 (11) :e394.

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合同编号:贵科转1803012

1 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合同编号:贵科转18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