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 2.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山东潍坊 261021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早已为人所熟知,其中的18个任务群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而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理念虽好,可是如何落地,还没有“蓝本”可鉴,于是,学校让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高考这个大环境下,你想让学生在校读完整本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四世同堂》是大部头,厚达一千多页。但总得让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否则师生就很难在同一个音频上共振。为了读出原汁原味,我建议学生尽量不要读缩写本,之后,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点关注的内容,带领着学生徜徉在书海,遨游了一段时间,做些准备功课。
一、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二、情节梳理环节,明确小说分为三部,即《惶惑》《偷生》《饥荒》,时间跨度是1943—1949年。小说以日军全面侵华、北平沦陷为背景,各色人等按照自己理解的人生哲学,在小羊圈胡同这个典型环境里上演着一幕幕人间大戏。
小说在选材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抗战题材小说。为了让学生对此加深认识,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般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都写什么内容?而《四世同堂》呢?学生思考后,能够认识到:一般的作品都反映武装斗争环境下的农村生活、战争场景,而该小说则反映的是北平市民的日常生活。
三、为从上述环节过渡到分析人物,我问:小说主要通过什么反映作品主题?让学生明确主要是通过作品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得出“祁瑞宣”是小说主要人物的结论。针对祁瑞宣的分析,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作品塑造祁瑞宣,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2.他有着怎样的矛盾性格?3.他类似于巴金先生《家》中的谁呢?
作品在塑造祁瑞宣时,固然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心理描写。他是一位从旧时代大家庭走来的读书人,自幼受忠孝观念、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和隐忍生存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他也经受过五四新潮、民主科学等新派思想的洗礼,这就决定了他拥有双重的矛盾性格。面对着异族入侵,民族大义激发起他的爱国情怀,他一方面积极支持三弟瑞全离开北平、投身抗日的洪流,但具体到自己呢?他又犹豫不决,隐忍偷生,负重前行。他毕竟是长房长孙,大厦将倾,他有保护这个家庭的责任。即便如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一位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骨头还是硬的,绝对不会与投靠日本人的瑞丰、冠晓荷、蓝东阳这些败类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四、作品的艺术特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陌生的领域,鉴赏有一定难度。我引导学生回扣小说,重点鉴赏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作者妙语连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喻修辞格的广泛运用。有的比喻用来描绘自然风景、环境,如“嫩绿的槐虫,在细白的一根丝上悬着,丝的上半截发着白亮的光。晓风吹动,丝也左右颤动,像是晨光曲的一根琴弦”,“几只燕子在树梢上翻来覆去的飞,像黑的电光那么一闪一闪的”,写出了太平年月,北平城的静谧、祥和。有的比喻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他须把委屈放在肚子里,而把孝心,像一件新袍子似的,露在外面。”祁天佑老人想到街上买菜、水果和猪肉,给父亲祝寿,可是因为日本人入侵,经济凋敝,摊铺都关着门,无奈空手而归。于是他只好进进出出,倒茶添水,和孩子说话都大声些,证明自己孝心还在。有的比喻用于抨击人物,如“假使全北平的人都敢伸拳头呢?也许北平就不会这么像死狗似的,一声不出的受敌人的踢打吧?”正是由于北平乃至全国民众不团结,不一致对外,才使得北平死气沉沉,了无生机。有的比喻用来赞美故乡风物等。
二是“尺寸千里”的艺术特色与效果。小羊圈胡同,可谓小矣,在横向上却能够辐射到北平城,甚至上海、南京和武汉等地的战事,还有河北、山西等敌后抗战的情况。在纵向上,作者借祁瑞宣这个角色,思考了我们传统文化,思考了我们民族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因此称得上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者思考的结果就是精华需要弘扬,糟粕必须丢弃,比如“汉奸文化”。
三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就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盛世繁华,该小说展现了故都北平的风俗画卷。作者曾写过《想北平》《北京的春节》《骆驼祥子》等作品,足见他是爱家乡的,是爱北平的。他喜欢北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蓝天白云。他自己说,他对北平的爱就如同对母亲的爱。当他走访西欧,驻足英伦,已习惯于西方文化的时候,还对北平故乡割舍不掉,牵肠挂肚,可以想见他情感的炽热、真挚!于是,他写小说《四世同堂》,就如同写散文,在作品里面时时有大段的对北平民居、树木、水果、蔬菜、年俗、民俗、人情、性格等方面的描摹。有家才有国,这就是家国情怀!
五、再一个话题,就落脚到重读《四世同堂》的现实意义。顾炎武曾经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人人有责。台湾的一位校长把它解读成“我的责任”。《安妮日记》中写道:“战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犹太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一个哲学术语“平庸之恶”,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能力放弃的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小说中祁瑞宣思考的结果是“亡国就是最大的罪”。
这五则格言警句都指向一个结论:每一个个体,在国家、民族发生危亡时,都有责任挺身而出,御敌御侮,捍卫国土和民族的尊严。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也在所不惜!日常生活中,遇事也不能做旁观者,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勇于施救。因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六、拓展阅读,我提及作家曹文轩新近创作的《火印》。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无疑是创造了“雪儿”这一艺术形象。这样一匹“举世无双”的马,其命运却充满了坎坷、屈辱、悲凉。 它表现作品主题的深刻性就在于:它已不仅仅是一匹马,还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被迫陷入战争泥潭的中国百姓的缩影或象征。或者说,马犹如此,人受到的伤害更是生命不堪承受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战争而毁坏。 总之,这是一部儿童视角之下的战争小说。作者饱含深情,赞美了我们壮丽的山河、风土民情和善良的中国百姓。通过“雪儿”、坡娃等命运的遭际,让我们感叹战争的残酷无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恨。一方面,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安居乐业,一方面,当那一天真的战争来临,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并且完全有能力拒敌,止战!
七、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点批判性思维,我从小说中找了两点瑕疵。一是一个病句,“老人所表现的不只是一点点报私仇的决心,而是替一部文化史作正面的证据。”“不只是”表递进关系,“而是”表并列关系,两者不能搭配,可把“而是”改为“还是”。二是文中一段话“他读过托尔斯泰、罗素、罗曼罗兰的非战的文字,他也相信人类的最大的仇敌是大自然,人类最大使命是征服自然,使人类永远存在”。文中观点“人类的最大的仇敌是大自然,人类最大使命是征服自然”,在今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我们现在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当然,瑕不掩瑜,这丝毫不影响老舍先生及其作品的伟大!
这堂课讲完之后,老师们反响热烈。他们认为:在当今提倡整本书阅读的大背景之下,这节课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给众多语文同行多方面的启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停留在说的层面,永远裹足不前;只有扑下身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才能推动课改不断向前,教学永远求新,课堂逐步高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