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服务中心 辽宁朝阳 122000
摘 要:文章从朝阳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农产品品牌效应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朝阳市生态农业品牌发展的存在的问题,指出朝阳市农产品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集聚优势;政府扶持力度存在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潜力有待挖掘等问题。阐释朝阳农业品牌发展的未来方向要从强化品牌意识做起。
关键词: 生态农业;品牌;农产品;区域经济;规划
1 朝阳市生态农业品牌发展区域经济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的战略目标,要求各地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的原则,积极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名牌产品,提升质量档次,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绿色生态品牌农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通过创造农产品名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的农业产品,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品牌农产品产业发展要重视特色,特色产业可以发展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内涵、产品市场等优势,这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而且可使品牌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朝阳市地处辽宁省西部,属农业大市。全市辖两市三县两区,135个乡(镇),1668个村,72万农户。全市总人口334.3万,农业人口249万,农业劳动力120万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7.9%,河谷平原仅占12%。耕地面积600万亩,人均2.4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24万亩。近年来,朝阳市政府大力注重发展特色农产品,注重特色农产品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农业提质增效工作成效显著。以品牌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集成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有机肥应用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显著提高品牌农业的生产水平。二是品牌农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当前朝阳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日光温室生产基地,享有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全国第一县、日光温室黄瓜全国第一县、日光温室越夏番茄全国第一县、中国百合第一县等美誉。我市利用本地区的日光照射时间长等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产业,尤其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北票番茄、北票红干椒、凌源黄瓜等蔬菜产品先后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2 朝阳市生态农业品牌的确立
本文从农业发展中区域经济品牌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朝阳市如何发展具有特色的、可实现持续性盈利的生态农业发展品牌。在基础规模、科技水平、产品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加工包装等环节达到一定程度后,朝阳的一些农事龙头企业先后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凌馨”、“德源”、“木兰山花卉”、“凌原花卉”、“第一枝花”等多个蔬菜、花卉商标,其中“凌馨”牌无公害黄瓜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凌馨”商标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德源”牌绿色蔬菜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凌馨”牌花卉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凌源花卉”被评为辽宁省优质农产品,朝阳的反季节黄瓜、青椒、番茄等多次获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凌馨”牌百合、唐菖蒲、玫瑰等花卉在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暨中国第四届花木交易会上获31个奖项,其中:金奖5个,银奖9个,铜奖12个,优秀奖5个。通过品牌建设,大大提高了朝阳设施农业知名度,促进了产业发展,提高了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2019年全市新建温室2万栋,旧棚改造1.8万栋,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小区利用率实现100%。朝阳市按照基地建设布局,在5个县(市)规划了5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的高标准育苗中心7个。为强化市场建设工作,2020年6月朝阳市政府与驻沈高校举行了“农校对接”洽谈会,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8家驻沈高校与朝阳市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对接,已有3家驻沈高校实现了蔬菜直采直供。“凌馨”、“喀绿”、“庄头营”等一批品牌成为朝阳蔬菜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市场。
3 朝阳市生态农业品牌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农民或企业对商标、品牌这些有价可估的无形资产认识不足,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认为收获便是生产的结束,缺乏有效的品牌经营。同样也缺乏可持续生产、绿色生产等利于农事向好发展的理念,在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常规品种、扩大名优品种的时候可能会有所犹豫。
(2) 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集聚优势。某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初级阶段,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合作社与社员只是简单的买方卖方关系,合作组织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或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没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合作组织的自我约束、服务、协调和管理等功能未能发挥,不能协调行业内部价格和质量控制。
(3) 政府扶持力度存在不足。政府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得不好,政府对农业管理服务机构的设置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方式,虽然农业局、乡镇农业站等可以提供无偿农技术服务,但经常出现推广力度不够、农民不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获得生产技术帮助、农业生产无人规划、科技指导无人问津、缺乏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等情况。
(4) 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潜力有待挖掘。名牌之争,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农产品创名牌,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思路,开发新产品新品种种植,实现农产品质的飞跃。农业部门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协作,组织科技攻关,加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侧重对设施栽培、工厂化养殖、深度加工处理、保鲜保活、储藏运输、品牌设计、包装推广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品位档次,使更多的优质名牌农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朝阳市生态农业品牌发展前景规划
(1) 政府协调,部门合作,提高认识,强化品牌意识。任何一项工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最大的驱动力。政府要尊重市场的规律和品牌成长的规律,积极扶持、引导品牌的发展,要以“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名牌产品,明确区域定位,做响区域品牌,抓好质量工程,维护区域形象”为思路,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促使企业关注品牌,争创名牌,以做大做强的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的兴旺发达。
(2) 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扶持农业创品牌。培育和发展品牌产品,基础在企业,关键也在企业,创品牌是企业开辟、占领和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农事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第一,要具有塑造名牌的紧迫意识,提高对品牌农产品的重视程度。第二,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作为产品的生命,将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第三,要突出重点,打造个性化品牌,避免分散品牌资源,致力打造一个主商标和一类名牌产品,以集中提高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知名度。第四,加大广告投入,加强品牌宣传,培育品牌信誉,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以品牌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管理体系。产业优势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石,主要通过产品优势和品牌企业优势来体现。品牌农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规划培育品牌产业集群;在专业化交易集散地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积极参加名牌农产品对接会、推广会等会议,充分发挥业内专业人士的推广力度;积极联系农业局、乡镇农业站等科技创新机构,依托政府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翠珍.论名牌农产品质量形成与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6):32-33.
[2] 彭新沙.中国农业名牌战略的必然性与重要性,2002,(01):45-46
[3] 陈良珠.实施农业产品名牌战略问题探讨,2000,(08):35-3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