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进行现代城市建设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退耕还林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积极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潮流。本文首先对退耕还林相关内容进行基本论述,然后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相关水土保持的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退耕还林的长期有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预防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早已成为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其中退耕还林工程为我国在世界生态建设史上写下绚烂的一笔,为生态环境的改变做出了杰出贡献。跟随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迫,如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学习、讨论和研究退耕还林相关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可为今后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良策。
1退耕还林基本概述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的情况不容乐观,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逐年递增,分别以平均每年10400km2和3436km2的速度增加。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2水土流失特点
①分布广、面积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②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③土壤流失严重。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④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我国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⑤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3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水土保持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不仅破坏了土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业及其他自然灾害。由于大面积的草地、林木等绿色植被消失,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区水土保持管理结构及方式的缺失而造成的。在国家社会商品经济一体化发达的今天,水土保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属性,是对人类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措施。因此,在管理结构及方式缺失的情况下,会形成水土保持工作失衡的局面,同时由于结构不健全,其他监督及后期支持体系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使地方缺乏对防护林水土保持的经济化眼光,忽略了相应的市场策划与开发,这也是现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2水土保持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就目前来说,水土保持管理上仍然实施多部门管理方式,这样容易形成责任划分不明确的局面,而且各个部门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协作,对同一问题各自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暴露出了管理碎片化的缺陷。另外,由于责任等级划分模糊,当问题出现时,无法做到有责可循,长此以往,会形成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赏罚制度仍然不明确,那么相关从业人员在松散的工作环境中会缺乏高度的责任感。而防护林水土保持工作较为特殊,应该以特殊的态度去对待,因此建立完善的相关工作制度迫在眉睫。
4 退耕还林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陕北地貌类型以山地、平原和河流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土为主。黄土颗粒小、质地疏松、遇水易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黄土地貌地面坡度大、植被稀疏,夏季大量降雨,导致了沟壑的进一步扩大,加速了土壤侵蚀。与此同时,它也与近代地壳抬升有关,使沟床不断削减和横向侵蚀,沟谷坡面的退化侵蚀不断扩大,沟间地面日益破碎。人为因素同样将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例如淘沙、植被砍伐。
4.1小流域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能够加强“三北”建设,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压缩农业用地。尤其对于土质比较疏松的黄土高原来说,森林覆盖率一定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4.2加强相关退耕还林还草法制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强生态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这个伟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法律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早在2002年,《退耕还林条例》就作为保障退耕还林决策措施落实的法律形式得以确立。加强退耕还林条例的宣传,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工程的根本目的和深远影响,这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指导人们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更好地执行法律和保护法律的同时,不断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法律制度条例的理解。除此之外,从国家层面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措施和法规,保证有利政策的实施,切实安抚好农民。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态环境中,退耕还林政策应该有所不同,以切实解决农民的担忧。
4.3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水土流失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也能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提高退耕还林工作的效率。退耕还林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并找到生态建设中的问题,人们逐渐接受这一理念,并积极投入到生态建设中,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因此需要做好宣传推广,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视度,接受新的科学理念,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4.4增加植被覆盖率
一旦缺乏植被的保护,就会造成水土的流失。要想真正实现退耕还林,就必须提高绿化环境的发展,推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以及组织能力,从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退耕还林工作可以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实施退耕还林措施后,当地的植被覆盖率会持续增加,不仅能控制土壤侵蚀,还能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退耕还林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改善小气候问题,尤其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在持续的恶化,通过退耕还林之后能够逐渐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并改善局部小气候的问题。
4.5加强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及成果转化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主体工程的实施均按照行业设计标准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土保持的要求。但除了主体防护工作以外,依然需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水土流失方案体系。另外,要通过水土保持的产业化、规范化、科技化、成果化及技术服务社会为原则,不断加快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并以此为目标来制定技术标准,完善技术的组装配套设施,从而使成果转化工作变得更加规范、科学、简便,以提高使用者的接受度。同时,要以市场科技为导向,将水利保持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并加强宣传力度,不断促进教学单位、科研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快地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经济化理念。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问题会严重阻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进程的发展,不利于生态保护。因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促进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良好解决,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焦峰,温仲明,李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26-29.
张单.基于水土保持效益的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政策评价[D].2016.
郭巧霞.实施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分析[J].农技服务,2017,034(022):129.
刘祖英,王兵,赵雨森,等.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划[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040(003):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