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学经典医古文教育 推进古文医风课程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5
/ 2

从国学经典医古文教育 推进古文医风课程建设

邵淳义 唐琼

北海市卫生学校 广西 536000

摘要:“医古文”做为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著的能力,成为开展医学人文思想教育,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课程。在中职卫生学校探索课程建设,包括建设目标与思路、教学方法改革、成绩考核办法改革、实施效果等。

关键词:医古文;教育;课程建设

进入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成为医学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全面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国学的弘扬与传承。“医古文”做为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著的能力,成为开展医学人文思想教育,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课程。

近年来,医学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才传统教育培养开始重视,但对如何实施,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考核办法等还有待研究。笔者以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为基础,并申请到2016护理11班为实验班,进行构建医古文课程建设研究。

1.建设背景和依据

“医古文”源于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医古文”教育是增强医护生民族文化自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中医文化从萌芽到形成发展,都植根于祖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受多元文化的渗透,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形成等都是从传统文化中脱胎出来的,比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精气神等概念与古代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中医学中“医术乃仁术”的观点与儒家伦理学中的“仁爱”“孝亲”思想相一致。“文是基础医是楼”,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领悟到中医的精髓。正如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所说:“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谙熟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

然而现实中,且不论卫生学校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人文知识背景单薄,对传统中医思维方法比较模糊,甚至对中医理论半信半疑,更多的表现是“无知”和“迷茫”。而我校在课程开设中“重专业,轻人文”,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分散零乱,开设的门数少、学时不足。致使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仍游离于医学教育之外,而未深入渗透其中。

2.建设目标与思路

新时期的中职医护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内涵,要有科学意志与科学精神,拥有作为医疗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因此,笔者围绕中职医护生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加强中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中医思维模式、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以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形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考核办法,以最终实现科学与人文相融,传承与创新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把医古文课程内容分为名医名篇、医案医话、国学经典三个部分,构建体现医学人文思想的医古文课程新体系。

(1)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名医名篇,把医学人物放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来分析医学人物,全面把握他们学医的经历,医学风格的形成及医学成就。各时期中医学发展成就体现在医学名家的医学名著中,全面了解医学名家的人生发展轨迹,深入思考其医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经典导读模式。从国学经典著作尤其是医古文著作中撷取精华篇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同样以知识点为教学结构形式,对一年级新生在入校的第一学期开设古文医风课。其宗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具体内容分别是:《全唐诗·古人医在心》、《千金要方》选 读、《伤寒论序》选读、《时病论》选读、《史记·扁鹊传》选读等。教师讲授最基本国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思考,启发思维,组织讨论,使学生先入国学之门,然后由浅入深,逐步登堂入室,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其目的是从另一角度,对中职医护生渗透传统文化,影响其医德医风自我修养教育。

3.教学方法改革

(1)“教师讲授—学生阅读—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总体设计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注重启发性、互动性。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和授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引入经典专题片观看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讨论法。每学期开展4次,每次1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切合实际地设计问题,提前布置下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思考问题、提炼观点、撰写讨论底稿,促使他们带着兴趣自主学习,然后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再选出代表,上台发言。老师总结补充学生发言的不足,肯定学生的长处。

(3)引入经典专题片。针对专业特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课堂上没有时间播放的相关《千古中医故事》等,放在课后组织学生观看。这要求老师收集或购买这些资料, 由班干部负责,组织学生在晚自习时间观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观看。

4.成绩考核办法改革

考核方式要尽量体现课程特点,充分反映教学目标和要求,力求形式多样与灵活。笔者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口试、笔试等形式,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笔试成绩以闭卷为主开卷为辅。

5.实施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改革和教学实践,我校传统文化的“古文医风”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初步取得成效。完成了本课程的校本教材的编撰和使用,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详细的教学方案。在实验班开设的“古文医风”选修课中,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教育作用明显,学生开始逐步受到人文思想的浸透,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务处允许的情况下,这门课由实验班逐步推广到护理、药剂、检验三个专业的五个班。随着这次教学改革的推进,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

古文医风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具备熟练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的重要责任。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目标并重,加强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医古文教学在重点培养学生熟练阅读中医古籍能力的同时,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拓展医古文课程的内涵,这种尝试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国学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0月第27卷第5期。

  1. 薛芳芸,《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思路1 2》,中医教育ECM,2012年09月。

3.周路红,《强化国学经典教育 推进医古文课程建设》,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学术交流会。 

项目编号:GXZZJG2016B26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