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合并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接受外科治疗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心脏外科收治的60例MI后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穿孔部位将患者分为前间隔组(43例)和后间隔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及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全组住院期间死亡8例,其中前间隔组6例,包括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后胃肠道出血死亡1例,二次开胸探查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2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3例;后间隔组2例,包括二次开胸探查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与后间隔组比较,前间隔组男性多(44.2%对11.8%,P=0.019),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0.47±0.09对0.56±0.06,P=0.001),心肌梗死至手术时间短[(52.9±35.3)天对(79.6±65.1)天,P=0.045],体外循环时间短[(137.9±48.6)min对(169.9±42.3)min,P=0.024],主动脉阻断时间短[(82.4±32.1)min对(107.0±30.4)min,P=0.011],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小[(49.1±5.7)mm对(52.9±4.8)mm,P=0.029]。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住院期间死亡、心衰、室颤、心包压塞、二次开胸探查、IABP辅助、ECMO辅助、二次气管插管、肺部感染、透析治疗、残余室间隔缺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衰、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MI合并前间隔穿孔和MI合并后间隔穿孔的围手术期风险和远期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