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5
/ 2

标准化病人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周瑜 1 周徐涛 *(通讯作者)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重庆 400080

[摘要]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SP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还可以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和医患沟通技能。同时在SP“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中医化”,突出中医思维和临证能力。当前医院通过SP的招募、培训、考核和应用,建立起符合中医特点的SP培养、管理和应用模式。虽然中医SP在使用中还存在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病人的全部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弊端,但是相信随着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医SP构建会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是每个中医住院医师必须具备的实践技能,是评价临床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培训中,临床医学教学既要尊重病人的权利,不加重其身心负担,又要保证中医住院医师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近来年,由于高校扩招,临床实习医师越来越多,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病人不愿意配合教学,医学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de patient,SP)引入中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特定培训后,能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的症状,对并学生的临床技能做出评估和反馈的人员[1]。在教学改革中,我院采用标准化病人开展中医四诊和体格检查的教学,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中,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SP培养、管理和应用模式。

1 SP的招募

社会招募SP培训周期长、费用高、易流失,且要求非医学背景,而中医知识体系特殊,非中医背景志愿者很难理解和模拟中医的“证”,因此招募并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gt standardizde patient, SSP),这样不仅支出费用少,培训时间短,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操作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增加考核的公平性。我院的SSP是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的学员中招募的,具备的条件是①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以饱满的热情严格按照病案的细节表演;②中医学理论知识扎实,在熟练掌握剧本内容的基础上,能随机应变;③具备良好表演能力,模仿病人的表情、语气、动作声音和情绪等到位,力求真实可信;④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清晰表达,逻辑清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问诊和病史采集过程;⑤职业道德,在培训和考核过程中保持中立,避免使用判断性及提示性语句,更不能因个人原因更改剧本内容。

2 SP的培训及考核

2.1 建立SP题库

2.1.1 选取内科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大叶性肺炎、高血压等15种常见病,组织中医住培骨干教师编写经典病例作为题库。内容编写按照住院病例的格式,考核内容包括①门诊: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②体格检查:做全身和专科检查,以及中医四诊检查;③常规化验检查分析。SP要配合完成问诊和体格检查。

2.1.2 中医SP的培养需要结合中医教学的现实需要,围绕着中医住培教学目标实现,形成具有中医学特色的“教与学”的新方法,这对于提高中医教育质量的意义重大[2]。在选择的病例中,融合中医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将望闻问切的四诊辨证以入推拿等治疗方法体现在中医SP的培养中,以利于学员建立中医思维[3]

2.1.3 根据病例,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格式设计SP剧本。

2.2 开展SP培训

首先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内容包括:①介绍SP的定义、职责及意义,介绍临床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及要求。②分配任务:每位SP负责1个病例,要求完整记忆全部病史资料。③剖析、讲解病例,向SP介绍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推拿知识等。在理解病例的基础上,师生按照剧本进行一对一的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3 SP的考核:SP的稳定性和评分的准确性、公平性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对SP的考核包括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两部份。过程评价包括参加培训情况、学习态度等。终末评价采用专业医师模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与SP演习剧本对话,SP以标准化的方式呈现案例的疾病,评价对剧本的熟悉程度、表演技巧等,并能准确地完成评估表。

3 SP中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3.1将剧本中的病例进行编号,学员通过抽签确定病案的SP,学员与SP进行交流,模拟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对SP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和推拿治疗。SP则根据考生的问诊内容提供病例相应的病史资料,并配合完成全身和专科体格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视诊舌苔时,SP提供事先彩印的与病例有关的舌苔照片;触诊脉象时,在学员触诊后SP说出脉象类型;在视诊面色时,也由SP说出面色情况。

3.2在考核过程中,SP要通过考察学员的仪表仪态,接诊过程是否有序、完整,获取患者信息是否全面、准备,在接诊过程中是否能有效运用沟通技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互信、互动关系,推拿手法效果等进行评分[4]。SP评分占总分的5%,即5分。

4 体会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SP的应用对于学员问诊能力和体格检查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研究表明还可以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和医患沟通技能[5]。通过SP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在SP“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中医化”,突出中医思维和临证能力。虽然中医SP在使用中还存在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病人的全部临床症状和体征,选用的病例都较典型等弊端,但是相信随着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医SP构建会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MAY W,汪青.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年文献回顾[J].复旦教育论坛,2009(6):92-94.

[2] 马骥.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28(4):1-3,9.

[3] 杨玥,周桂桐.“中医标准化病人”建设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115-117.

[4] 马燕花,余臣祖,呼永华.标准化病人在中医专业临床技能考核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ECM,2018(37):32-40.

[5] 张丽萍,赵献敏,彭新.中医药院校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进行医患沟通实训技能教学的探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37-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