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用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B超用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郑纯

浏阳市中医医院功能科 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观察B超用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52,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部患者接受B超诊断,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B超诊断的符合率,同时全部患者术前接受ECT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B超诊断结检出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癌例8例,检出率为88.46%;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准确率分别为95.24%、100.00%,与对照组90.48%、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超诊断甲状腺癌准确率为66.67%,显著较对照组100.00%低,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B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辨识病变性质,检出率较为理想,但就甲状腺癌而言,准确率不尽理想,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联合多种检查方式。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B超;ECT检查;病理诊断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临床较为常见,具体指甲状腺内出现肿块情况,且随着吞咽动作在甲状腺内移动,具体发病受饮食、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可单发也存在多发情况,其中多发结节发生率较高,但单发结节致癌率更高[1]。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早期症状特异性较低,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延误患者病情,因此需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开展有效的诊断工作,其中B超诊断在临床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B超诊断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工作提供借鉴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52,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40-78岁,平均(59.33±3.15)岁,单发结节29例,多发结节23例,单侧30例,双侧22例,结节直径1-6cm,平均(59.33±3.15)cm,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19例,甲状腺癌12例。

纳入标准:符合结节性甲状腺病变标准患者;伴有颈部异物感或者吞咽不适情况患者;声音异常或嘶哑患者[3]

排除标准: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神志不清或者语言障碍患者;肢体功能受限患者[4]

1.2 诊断方法

病理诊断:手术切除病理组织经特殊处理,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和染色,上述操作完成后借助光镜进行观察,诊断患者疾病类型;

B超诊断:使用我院彩色超声诊断仪,具体型号麦迪逊V20,诊断时叮嘱患者仰卧,保证甲状腺区域充分暴露,探头频率设定在6-10MHz,操作人员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甲状腺区域,进行多切面检查,仔细观察甲状腺结节形态和大小,探查其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边界情况,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医师阅片,意见不同时予以讨论;

ECT诊断:ECT检查与术前进行,使用我院ECT进行扫描,型号飞利浦IU22,显影剂确定为99Tcmo4-,剂量确定为185mBq,确定凉结节,其低于周围正常组织,同周围组织相等为温结节,高于周围组织则为热结节,而内部摄取呈现缺损情况则为冷结节。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B超诊断检出率情况,同时与ECT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比较疾病检查准确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5f27b041d5435_html_b8f02d5d37082df.gif 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2.1检出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B超诊断结检出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癌例8例,检出率为88.46%;

2.2准确性

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准确率分别为95.24%、100.00%,与对照组90.48%、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超诊断甲状腺癌准确率为66.67%,显著较对照组100.00%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n(%)]

组别

结节性甲状腺肿(n=21)

甲状腺腺瘤

(n=19)

甲状腺癌(n=12)

B超诊断

20(95.24)

18(100.00)

8(66.67)

ECT诊断

19(90.48)

18(100.00)

12(100.00)

5f27b041d5435_html_b8f02d5d37082df.gif

0.359

0.000

4.800

P

0.549

1.000

0.028

3.讨论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临床较为常见,具体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难度较高,且在诊断中准确确定结节类型尤为关键,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式为细针抽吸活检,诊断准确性较高,但是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且具有假阴性高特点,因此需结合临床具体需要找寻更为方便且准确的诊断方式,其中B超诊断操作简便,且准确率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可在基层医院普及,探究价值较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B超诊断结检出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癌例8例,检出率为88.46%;B超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准确率分别为95.24%、100.00%,与对照组90.48%、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超诊断甲状腺癌准确率为66.67%,显著较对照组100.00%低,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B超诊断检出率较为理想,通过B超诊断医者可获取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进行大小、形态和数量的信息,同时了解病变区域内部回声和血流动态情况,对病变属性进行针对性判断,了解其为实性、囊性或混合性,同时判断其与周围组织关联情况,以此明确病变良恶特性,从而达到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B超诊断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准确性不佳,未达到良好的诊断效果,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联合诊断,其中ECT是一种常用方式,主要原理为判断病变区域周围浓集程度,观察其与周围组织相关性,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但检查时会吸收射线,患者依从性不佳,因此具体应用需做综合判断分析。

综上,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B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辨识病变性质,检出率较为理想,但就甲状腺癌而言,准确率不尽理想,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联合多种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文定, 董经纬. 亲肿瘤平面显像和融合显像及B超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比较[J]. 广东医学, 2013, 34(1):117-118.

[2]王效青.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四川医学, 2017,38(03):106-108.

[3]王洪序, 郑岩岩, 付荣湛, 等.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应用CT和MRI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28(6):917-919,924.

[4]张桦. 超声弹性成像与造影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27(6):1060-1062,1078.

[5]陶迅, 童清平, 杜欢,等. 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东南国防医药, 2018, v.20;No.232(03):14-17.

[6]汪咏梅. 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B超诊断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20):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