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新支点: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与课改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课改新支点: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与课改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白皎皎

阜新市蒙古学 辽宁 123000

摘要: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引入到教学领域作为比较前沿的理念在中小学课改实践中已经引起广大改师生的高度重视,通过一线教改实践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课改进程中的用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 课改

一、为什么要倡导思维可视化教学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副组长,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总设计师刘濯源创建的。

引入“思维可视化”后,教学的焦点会从“知识层”深入到“思维层”,推动或者说是倒逼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进行思维共振,思想争鸣,课程的思维含量大大增加,师生的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中持续地、系统地得到锻炼与发展。在这个可见的“知识加工”过程中,学习者的系统思考能力会得到有效训练。这样,不但知识被“学透了”,而且还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思维可视化”与教学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要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用“图”来梳理或阐释知识,它对知识进行的是“精加工”,即通过“提要素、问本质、理关系、建结构”四步将隐性、模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显性、清晰、系统的“知识网”,而在这个“结网”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较强烈的“进行有效思考”的快乐及“获得明确成果”的成就感,让知识更易被理解和记忆,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与课改结合的优势

思维可视化有多种图示技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的如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思维导图(mind map)技术、心理学家及教育技术学家诺瓦克提出来的概念图(concept map)技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鱼骨图(因果图)技术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使用了思维导图工具,把它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收到了明显成效。

1、与课改理念一致,符合课改思想。

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育理念转变即以学生为本,到课堂形式革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形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主动获取的状态,最后到课程内核突破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将“教”和“学”的焦点从“知识层”深入到 “思维层”,即教育理念+课堂方式+教学方法=系统性课改。思维可视化技术特别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成为课改工程的得力工具之一,思维导图主张的思维发散与课改提倡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思想解放正好符合,思维导图在课改环境的教学下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好作用,达到价值最大化。

2、辅助自主合作课堂、缓解课改“瓶颈”现象

笔者所在市一直在进行“自主高效”课堂改革,自启动以来,我们也在模仿、尝试、行动。但在实际操作中显现出的问题使我们陷入思考,当生源质量较差时,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质疑展示的过程过于浅表、合作探究有时流于形式,会出现完不成预期教学目标的课,教师课改积极性不高。思维导图的出现缓解了我们课堂改革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它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流畅解题;思维导图用图示的方式标注关键词,使学生在课堂展示、讨论、交流环节不仅有话可说且知道从何说起,让学生思路清晰,增强表达能力;小组成员运用思维导图完成任务比较高效,节省时间,利于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将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辅助课改,使课堂有内涵、有活力,增强了参与课改的主动性。

3、可操作性强,师生容易接受

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感受直观。使用起来灵活多样,可以手绘、可以电脑制作,可以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随意运用,师生容易接受,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

三、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中问题与困惑

笔者在一线课改实践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

1、认识层面有觉悟,行动层面跟不上

思维可视化技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教材知识的建构,在课堂应用的实际效果,已经被师生接受并得到认可,在认识层面能够达成共识。学校师生基本都会画图,也都会用图,在进行各类竞赛、调研听课的时候都能比较熟练地用思维导图方法去上课,有些教师已经将思维导图的功效发挥的很不错。但在常态下,自主、自觉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师并不多,被动的多,主动尝试的少。

2、学校没形成研究机制,教师缺少反思和总结

学校还没能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与研究机制,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有精心的备课设计,也不乏比较成功的课例,但还没能形成经验进行推广。大部分教师没有捕捉灵感和总结思考的习惯,还停留在浅思考阶段,缺少学习实践后的随机顿悟,缺少积累和反思。

3、如何实现突破,怎样提升教学质量尚有困惑

如何由现在的初级台阶向上层次递进实现新突破,如何由知识灌输型教学到思维发展型教学转变,如何能让思维导图在应用中不折腾不出现“瓶颈”,如何将可视化技术与中高考结合、高效与高分结合,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让大家真正体会课改的成就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话题。

五、解决问题的思路

1、做好规划、着眼长远;坚持前行、脚踏实地。

面对思维可视化这个新课题,找准定位,明确研究方向,整合学校已有的优势和基础,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着眼于长远。企业家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干什么都要坚持”。成功之道在于坚持,有好的理念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坚持下去。

2、立足课堂、重在听评;不断学习、创新思路。

为使思维可视化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立足课堂,听课评课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鼓励教师上展示课、揣摩课,积极听课、评课、探讨、修订,摒弃执教者“作秀”、评课者“忽悠”的现象。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课堂亮点,逐步摸索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真正起到“听评相长”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索,潜心摸索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3、研讨交流、提炼成果;积极反思、总结提高。

认真倾听教师、专家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广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在观摩研讨、试点推广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对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反复思考、反复研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对过程中的材料收集、汇总和修改,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之,将思维可视化技术与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有机整合,实现新课程理念和思维可视化理念的对接,实现课堂教学由理念的层面向方式的层面转化,由方式层面向方法层面转化,由方法层面向内容提升转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提升,使我们的课堂由知识型的课堂变成思维型的课堂。

思维可视化技术与课改结合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努力,不断摸索,克服困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到新的突破口,形成独特的教改风格,才能使“思维可视化”像一粒种子在课改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刘濯源 《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98fbc70101k734.html

2、何伟 《对学校思维导图应用现状的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a900240101jp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