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五中 434100
摘要:作文占据了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且,想要写好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中课堂没有开设关于如何写作文的课程,学生在平常繁忙的课业之下,没有办法利用多余的时间来写作文。所以,平时上课时就要将课上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当作一篇长篇作文进行讲解,提炼出好词好句,总结人物性格。教师应当在课文讲解中融入作文的要素,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了解课文的写法和结构,有针对性地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课文教学
高考作文具有灵活性,题材也新颖、各式各样,尤其是一些时评类作文。要想在考场上不乱了阵脚,就必须把握住作文的关键。写作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不仅仅体现在平常的考试中,在以后的毕业论文、求职申请,甚至说话做事方面都有很大的用处。作文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下大功夫,如果在课堂上将课文与作文相结合教学,学生不仅节约了许多业余时间,也让学生在培养作文素养的同时,掌握了书本的内容,一举两得。
一、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高中作文比起以往的学习,要求更加严格,所要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很多同学一谈作文就“色变”,变得逃避。而很多同学即使平常看了很多辞藻优美的好文章,在写作文时仍是感到词汇贫乏,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在以往的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一般是分开的,二者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但很多老师一般不会专门为了作文开课。能够选入教材内的课文都是一些名家名笔,例如林语堂、鲁迅、史铁生等人。这些文章都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而很多同学在学习时只是匆匆一瞥,当做一个故事就完结了。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分析这些优美章节,提炼出那些值得推敲的词和句。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在课外能够积累素材的时间也不多,更应该将课文教学与作文相结合,很多纪实类的课文就是很好的素材,多多积累,再加以运用,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二、结合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很多人认为教材是死的,作文却是活的,没有办法将二者联合。的确是这样,很多教材数十年如一样,但是作文的题目与立意却越来越深奥。很多人为了写作文,只知道一味地背诵再进行套用,但要想学好作文,还必须自己练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就其中一段立意、一个点让学生展开来写一个一百字的小作文,对于课文中一些好的修辞手段和手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课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对偶等描写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推敲,揣摩。老师可以就课文中出现的一件事情让学生想象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不仅不占用课外时间,学生也能进行探讨与切磋。作文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需要自己去经历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所以作文其实不太好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聚焦于社会焦点,让学生体会到教材对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作文题型分析与指导
如今的作文题材可谓是五花大门,纪实类、议论类、说理类、散文,甚至文言文。作文给出的材料也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只给出一句话。目前流行的时评类作文就是这种类型。
时评类作文是是一种新题型作文,选取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题材给出一小段材料或是一句话,但却需要学生贴合材料,根据时事发展有见解地提出自己的看法[2]。这跟课文教学里的古诗词分析很像。诗词很短,但分析出的情感却绵长,大多数都是家国之类的伟大抱负。诗词的赏析很像古代的“时评类作文”,比较注重联想和大的情怀,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将诗词类课文与时评类作文结合起来学习。时评类作文必须要审清题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要言之有理,分析题目中所要表达的深远含义。学生对于某件事的看法,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绝不能模棱两可。举例来说,作文的题材是“游客在故宫大缸刻字”。浅层来看,破坏公物,这是一件没有礼貌的事情。往深层次想,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为人处世,这件事说明了部分游客的公德心和素质低下,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破坏,也体现了社会的浮躁之气,从而联想到当国人走出国门时,外国人的鄙夷态度。学生在对题意进行分析时,要透过表层看深层,就事论理,以小见大[3]。作为学生,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要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字里行间应当体会出一种正能量的态度和思想。
结束语:
作文没有专门的课堂进行教学,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课文,延伸拓展,不断积累素材。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将课堂教学与写作进行结合,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立意,教师可由此入手并拓展,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立意相似的文章。同时,对于诗词也要由古至今,了解作者的情感并结合当今的实事,让学生深入掌握时评类作文。写好作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看出成效。
参考文献:
[1] 段新爱. 关于现阶段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反思[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1(11):88-88.
[2] 石敦艾.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 东西南北:教育, 2017(16):33-33.
[3] 史秀梅. 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如何有效整合[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