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确立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
1.在小学数学的实验教学中, 老师首先要注意跟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互动, 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比较高。只有学生觉得跟老师在一起很和谐没有压力, 他们的心情舒畅, 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也会很高, 主动积极的去思考课堂知识, 在课堂上才会集中精力, 把自己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最佳境界。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 主动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其次就是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 给他们一些赞许的话语, 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创造力强的学生, 往往很有个性, 不会在课堂上随便附和别人的想法, 常常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趣味性, 不管他们提出的想法是对是错, 老师在课堂上都可以鼓励他们多思、多想。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个孩子生下来就具有的特性, 学生拥有好奇心, 才会激发自身的探索欲望, 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好奇心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 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抑制学生的好奇心, 并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保持童心, 大胆的去探索。
二、老师要具有创新意识,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现在这个社会来说, 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而教育的成败就在于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 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严格的去要求自己, 并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在现代化的教学中,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教育本身也是进行创新的一个过程,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教育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在这期间, 老师作为创新教育中的参与者和传授者,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 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革。比如说在教学加减法运算的时候, 可以不只是教学加减法运算的时候, 可以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 在上课前让学生跟着家长去买东西, 在买东西付钱的过程中对于加减法运算进行一定的思考, 然后在上课时根据自身的情况跟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一种求知欲, 使学生养成学习中去思考, 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
三、教师进行情景教学,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如果只是为了教学而去教学, 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更加的提不起兴趣。因此, 老师在数学的实验教学中, 应该把握学生爱动的心理, 建立情景教学, 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 在讲解圆的面积的时候, 如果只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 而且对于书本知识理解不透彻。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情景, 请两个学生, 一个当羊, 一个当柱子, 假如这只羊被主人用一根3米长的绳子拴在一个柱子上, 那么羊的活动范围有多大?羊进行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怎么去求这个图形的面积?然而这个时候由于学生已经参与这个情景教学, 他们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强大的求知欲, 这种求知欲也会促使他们去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达到了教师进行情景教学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可以先将每个学生的想法集中, 去鼓励孩子, 让他们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 让学生探索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这四种平面图形哪些可以密铺, 哪些不能密铺。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再进行实际操作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在这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而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 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 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设情景教学,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