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中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课程实践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 3

在线教学中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课程实践1

吴礼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受疫情影响,我国在线教学蓬勃兴起,宪法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新形势下强化高校理论、思想和政治教学任务的重要举措。习近平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重要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指引和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本土化,有着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是宪法思想和内容的重大发展。从宪法学在线教学的相关实践来看,将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引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宪法学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信息化、启发式的教学实践的开展,宪法课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时代性的提升,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在线教学;依宪治国;宪法思想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在新时代也必然有新的演变,我国的治国理政思路也必然要随之出现新的变化。在国家治理方式上,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实现由改革开放前四十年形成的“依法治国”向“依宪治国”的战略提升。2正是建立在对这一历史性战略判断的理性思考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一政治文明和宪法哲学做出深刻阐释,并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生态建设和国家治理理念的不断升华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引作用。对于宪法学的教学实践而言,自然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另起炉灶,而是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基本立场和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宪法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推动宪法学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同不断演进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相适应。将习近平总书记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重要思想作为宪法学教学的理论支撑则是上述要求在宪法学在线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进入线上课堂的理论价值

宪法具有重要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其不仅从不同维度对公民权利和国家制度做出了根本性的规定,更是现代国家制度文明和政治理念的规范阐释,宪法学教学则是对这种文明和思想的传播与引导。随着现代通信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尤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宪法学线上教学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同时,技术的发展为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和舞台,宪法的价值和理念也得到更充分和深刻的讨论并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对宪法学的教学与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宪法学教学模式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新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

在理论层面,将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引入线上课堂便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因为,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全面建设法治国家、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宪法上的反映,也是引领国家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战略,并构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指引和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本土化,有着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是宪法思想和内容的重大发展。

首先,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宪法共识。从“依法治国”向“依宪治国”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法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思想结晶,也蕴涵着中国自身特有的深厚历史积淀并具有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其次,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质内核及根本要求。依法治国首先要求依宪治国,可以说依宪治国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理论的当代总结,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化和提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三,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和制度基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应当构建并完善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和机制。而依宪治国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作用是推进法治建设,改进国家治理方式,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总之,将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引入线上课堂,对于推进宪法学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丰富受众的宪法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富有宪法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提高受众的宪法意识和政治素养,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宪法学教学方法,不断激励积学生主动探索宪法新思想的积极性,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宪法学的教学质量和理论高度。

二、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进入线上课堂的实践理性

宪法学教学本身不仅是宪法理论、宪法思想和宪法知识的传播,也应当被视为宪法实践的重要环节,而线上开放式宪法课程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正如葛洪义教授所提出的,法律不只是一个关于“知识、技术、科学或专业”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关乎人格与生命的实践问题”,因此法律学人应具有将其视为一个实践问题来对待的自觉意识。法律的实践属性同具体的法律活动中主体行为选择的正当性具有密切关系,法律的正当性能够促使人们在善恶和是非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而正确的法律选择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法律知识和认知,或者说法律活动的正当性依赖于主体内心自觉形成的有关法律正当性的主观认知。

3具体到宪法领域也是如此,要想使选择主体在面临选择时做出正确的或者说符合常识的、道德底线的或者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宪法选择,就要求选择主体首先具有正确的宪法知识和宪法思想。对于正确的、符合预期的宪法知识和宪法思想的传导来说,宪法学教学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而将习近平依宪治国重要思想引入具体的宪法教学实践,对于正确的、符合政治预期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宪法知识和宪法思想的传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就我国的具体制度实践来看,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一点通过近几年的具体制度改革得到了最直观的反映,其典型的体现在宪法修改、合宪性审查机制的启动、监察制度构建、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和宪法宣誓制度的形成等方面。

由此可见,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指导了我国的具体制度实践。而在宪法学的具体教学方面,对于教学改革本身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并且鉴于宪法学在高校法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线上课程这种形式所具有的高传播性,将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引入线上课程实践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具有深刻的必要性,其能够在强化宪法学线上教学所具有的重要知识性、理论性以及思想性的同时,对于受众的宪法素养、宪法思维以及法律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具有直接和深刻的影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于受众的政治素质和主体意识也具有极强的形塑功能。

三、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进入线上课堂的核心内容

宪法学线上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宪法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因此,在具体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将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纳入线上教学内容,并对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进行深入阐释与具体讲授,对于宪法学教学目的的实现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又应当将以下内容作为讲授的重点及核心:

其一,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核心精神是良宪之治。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逻辑起点是良法之治,那么上升到依宪治国的高度,也必然要求坚持良宪之治,首先就要求宪法自身具备必不可少的“良善品质”。

其二,依宪治国的前提在于尊重和捍卫宪法权威。习近平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第3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的讲话》)在这里,“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正是宪法的社会认同、政治认同的来源,也是宪法权威性赖以获得的根本。

其三,依宪治国的核心要求是宪法实施。宪法的权威不是来自于宪法文本的自我宣示,更不是来自于理论上的推理和论证,而是来自于宪法的实效和行动,来自于社会的认可和忠诚,宪法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实施方能得以体现。可以说没有宪法的实施,也就无所谓依宪治国。

其四,依宪治国的规范保障是法制统一。“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行政”不是单兵突进,而是要彼此呼应、彼此配合,保持彼此间的统一,形成法治建设的“合力”,只有一体建设,实现法制统一,才能稳定推进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建设,最终实现宪法预设的政治理想。4

其五,依宪治国的制度保障是宪法监督。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核心是行宪、守宪、护宪的三位一体,要想使依宪治国思想得到落实,就必须使宪法的权威得到足够尊重,而加强宪法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将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都纳入宪法的规范视角之下则是其必然要求。

其六,依宪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也要做到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党的领导同遵守宪法、依宪治国之间的有机统一。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的依宪治国思想,是对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理念的重大改进,反应了中国民主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和政治优势,显示了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道路方面的高度自觉和理论自信,必将为人类的法治文明贡献独特的中国经验与智慧,必将推动我国进入一个塑造独具特色政治文明的宪法新时代,也必将成为我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疫情影响,我国在线教学蓬勃兴起,宪法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新形势下强化高校理论、思想和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从在线教学的相关实践来看,将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引入具体的线上课堂教学,对于宪法学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展信息化、启发式的教学实践,增强宪法课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时代性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和意义。

1 本文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依宪治国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ZXYB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苗连营:《依宪治国的时代意蕴与实施方略》,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3 葛洪义:《法律的实践属性与旨趣》,载《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4 同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