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姜妍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在开展慢病管理工作时,要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以减少慢病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文就慢病的管理进行研究,以期能够降低因慢病死亡的总人数。

【关键词】慢病;管理;服务网络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慢病给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常见的慢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都是非传染性疾病,现在我国还没有研制出根除慢病的药物。因此,只能对慢病进行防控管理,做好慢病风险预估、早期筛选、风险分级等工作,以提高慢病的管理效率。

1慢病管理意义分析

慢病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慢病致死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慢病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还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慢病治疗的时间非常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仅会给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现在我国在对慢病进行管理时,很多管理方式仍旧存在严重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现有的慢病管理办法进行创新,以降低慢病对患者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降低慢性病病发时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慢病对患者正常工作等造成的影响。

慢性病是指不具有传染性、长期积累下形成的疾病形态,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对一类具有上述特征疾病的统称。该类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迁延、病程长的特点,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呈进行性加重,若延误诊治可造成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慢病管理是一种全新治疗理念,主要是根据患者引起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高危因素,采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案,从而实现对慢病疾病发生、发展进行控制的效果。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工作。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2慢病管理现状

2.1政策环境

当下,我国慢病管理的整体目标可概括为“1升2早3降”,结合有关医疗改革政策,国际卫计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编制了多种循序指南,各级政府机关始终坚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政策方针,编制了领导协调体制,助力于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有益于我国慢病管理工作的进行。

2.2慢病管理项目和常规工作脱节

在对慢病进行详细调查之后,相关部门需要颁布相关的条例对慢病进行科学的防控,现在我国很多慢病的管理条例都存在严重不符合社会发展情况的问题,使得很多慢病管理条例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部分地区在制定慢病管理条例时,没有考虑到慢病的实际情况,使得慢病日常管理工作和管理机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慢病的管理条例都不具有推广价值。

2.3机构间缺乏协调性

现在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慢病管理工作,并建立了慢病综合防控网络,但是慢病防控机构之间却存在严重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很多慢病管理机构的职责存在一定的交叉,并且各个管理机构之间缺乏联系性,没有针对某一慢病进行联合管理,使得慢病管理工作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这一问题给我国慢病管理质量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要明确慢病结构的职责,提高慢病机构分工的明确性,对慢病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综合防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提高慢病机构协调性,完善慢病双向转诊体制,以保障慢病防控效果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3提升慢病管理效率的建议

3.1建设慢病管理理论模型

现在我国慢病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缺乏长效慢病管理机制的问题,因此,在对慢病进行管理时,要建立慢病管理理论模型,保障慢病管理政策能够得到具体的贯彻和落实,保证慢病日常工作与慢病项目工作能够在同一轨道上。除此之外,在对慢病进行管理时,要抓住慢病管理的重点,归纳慢病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编制未来10年中慢病防治工作发展纲要:①优化慢病管理项目评价流程与方法;②建设慢病管理理论模型。依照《规范》中做出的相关意见,国内组织机构之间坚持以卫生计生系统为中心,积极构建综合防控网络。各主体采用行政管理、技术调控与指导等方式实现有效衔接,打造以疾控机构为主线,采用技术横向将国家与下级综合医院以及慢病专科医院建设相关性,纵向建设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进而全力构建上下联合的网络化主体结构,逐渐建设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核心网络。

3.2构建慢病管理服务网络

在2012~2015年,建设覆盖城乡的慢病防控体系是国家相关部门发展期间的关键业务。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办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分级诊疗体制,并明确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的主要试点。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慢病管理服务网络建设目标的实现,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统合医疗服务资源,建设慢病个管理服务网络,目前全国各地积极采用多种方法建设整合式慢病管理服务网络,全力打造“慢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管理路径;②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连续管理的桥梁:这是对个体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有效衔接的有效办法,同时也强化医疗行为的规范性。

3.3增强慢病“终端”能力建设水平

慢病“终端”即为患者与家庭以及和患者具有很大关联性的医务人员,增强慢病“终端”能力健身水平,是处理当下国内居民慢病相关健康素质偏低、管理服务相关人员人力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水平、提升患者以及其家庭自我管理与合作意识的有效办法,最后实现提升慢病管理效果终极目标。可采用如下两种办法:①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当下国内慢病管理目标以预防疾病为主,从“未病”就进行健康管理,控制致病因素,以降低疾病发生率。在慢病管理中提倡全员参与自我管理,建设健康素养,对健康信息作出正确判断与处理,同时真正纠正自身行为方式,实现从根源上摆脱疾病的困扰,实现预防与降低慢病发生的目标。②建设健康管理人才团队:可鼓励高校、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积极建设与应用健康管理、慢性管理专业人才团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慢病进行管理时,要对慢病进行详细的了解,明确慢病的管理程序,建立科学的慢病管理模型,并结合先进的慢病管理理论对模型进行调整,构建完善的慢病服务网络,以提高慢病的管理质量,减少患慢病的总人数。

参考文献

[1]王莉.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11-12.

[2]李素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30):92-93.

[3]陈睿.社区慢病健康管理控制现况与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6(20):43-45.

[4]熊学琴.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34):3256-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