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教学中以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内科教学中以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陈晓燕 1 许世强 2

1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 昆明市西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内科教学中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方法 对2019年到我院内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90名,将90名学生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5名,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理论教学与常规见习带教,给予观察组学生多种方式结合培养方式教学,对比两组各项考试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考试成绩以及学习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见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思维能力;多种方式;内科教学;

内科涉及面积广、知识繁多、纵横交错,所以,作为内科医生应当具备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检查后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在一学生临床素质教育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1]。为此,文章对在内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培养一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到我院内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90名,将90名学生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5名,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理论教学与常规见习带教,给予观察组学生多种方式结合培养方式教学。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理论教学和常规见习带教。

给予观察组学生实施多种方式结合培养的方式。第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内科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应该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找到病灶,并讲解发病机制,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发病机制,还以向学生展示病理变化和内科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运用正确的形式只因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提出治疗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做法进行点评。我们就以糖尿病为研究对象[2],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糖尿病的由来以及发病机制,诱发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亦或是胰岛素抵抗等原因,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以往病理查看糖尿病人是否有其他并发症,比如对眼睛和周围血管的影响,根据症状进行治疗措施、疗效、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的表述,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第二,问诊能力的培养,学习理论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在见习的时候,对于学生的问诊能力进行培养,主要是因为有的见习生抓不住重点,分不清缓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提升学生临床经验与应变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尽可能的选择经典的病例,如果没有经典病例教师可以进行模拟训练,让见习生先了解不典型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动态。第三,一对一实习指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可是,因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所以,带教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实习指导,一对一实习指导可以让学生对病理的理解,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在必要阶段可以提示学生,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病历书写能力,病历书写就是对病人的病程进行记录,然后由教师进行更正,从而提升学生病历书写能力[3]。第五:查房与病例讨论,查房时见习医生也需要参加,由见习医生向患者提问,然后教师补充,并对见习医生的行为做法进行探索,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解答。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考试成绩、学习能力进行比较。满分100份,其中技术操作成绩40分,参与成绩20分,理论基础知识考试4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x±s),并用t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各项考试成绩均落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学生各项考试成绩比较

组别

例数

授课参与成绩

技术操作成绩

理论基础知识考试成绩

总成绩

观察组

45

18.1±1.6

37.6±2.7

37.4±2.6

96.4±2.3

对照组

45

2.7±1.3

30.9±2.9

30.7±2.6

75.7±2.7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学生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两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

学习动机

学习水平

合作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实际操作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

观察组

45

97.7±1.8

95.6±2.7

97.3±2.4

97.4±2.4

97.3±2.6

97.9±1.9

对照组

45

77.4±5.6

80.2±4.6

77.9±4.3

79.9±6.1

76.7±5.2

79.2±5.3

3、讨论

临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临床能力,临床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运用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诸多资料而言需要按照逻辑思维规律以及方法,合理运用辩证分析和诊治疾病的能力,在医学中病情纵横交错、变化无穷,所以,临床以学生需要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见习的过程中,所以,帮助见习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特别重要[4]。所以,对见习生进行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所以,在对见习生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见习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重点,让学生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解决,并且合理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操作,提升了学习效果。通过对见习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观察组的各项考试成绩以及学习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所以,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见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9(34):166-167.

[2]唐晴,孙晓楠,张静,邵永,蔡红星.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探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9,5(03):214-217.

[3]丁良甲,刘莹丽.医学教学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80+95.

[4]杨光燃,姜立萍,钱冬梅.内科教学中以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0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