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影像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86例,对其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并对急性胰腺炎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5例(75.6%),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1例(24.4%)。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水肿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与病理诊断及腹膜穿刺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高达100%。依据Balthager分级标准进行分类,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61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25例,轻型组与重型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参数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准确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扫描;临床诊断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或坏死的一种炎症反应。本病轻症患者以腹部持续疼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低血压等情况。由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复杂,死亡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极其重要[1]。目前,多层螺旋CT扫描是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其可为胰腺炎浸润程度、出血倾向的判定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证据。本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象,进一步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7±5.2)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9±0.1)个月。全部患者均因急性上腹剧痛入院就诊,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腰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1.2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参数:250mA,120kV,层厚10mm,矩阵512×512,螺距1.375。选取最佳视野的完整胰腺层面进行CT灌注扫描,60mA,120kV,经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流率3.5ml/s,扫描时长45s。扫描所得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并传送至ADW 4.2工作站进行处理,观察胰腺形态、密度、腹腔积液、周围组织情况,并测量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等CT灌注参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分级情况,并结合病理诊断及腹膜穿刺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依据Balthager分级标准[2](包括A、B、C、D、E五个级别,A-C级为轻型急性胰腺炎,D-E级为重型急性胰腺炎),确定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对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 2.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急性胰腺炎的分级情况
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急性水肿型65例(75.6%),出血坏死型21例(24.4%)。见表1。
表1 急性胰腺炎的分级情况[n(%)]
疾病类型 | 例数 | A | B | C | D | E |
急性水肿型 | 65 | 26(40.0) | 18(27.7) | 12(18.5) | 9(13.8) | 0(0.0) |
出血坏死型 | 21 | 0(0.0) | 1(4.8) | 4(19.0) | 6(28.6) | 10(47.6) |
2.2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
病理诊断急性水肿型9例,出血坏死型19例;腹膜穿刺检查急性水肿型56例,出血坏死型2例。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诊断及腹膜穿刺检查的结果一致,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达100%。
2.3多层螺旋CT表现
6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36例表现为以胰头、胰尾为主的胰腺局部性增大;29例胰腺体肿大,呈弥漫性或局部密度降低。21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胰腺明显增大,腺体组织内可见小片状或小点状低密度灶,胰周积液,多累及双肾间隙;胰腺出血坏死表现为胰腺内片状、点状或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
2.4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的比较
依据Balthager分级标准,结合表1中急性胰腺炎的分级情况,确定61例为轻型急性胰腺炎,25例为重型急性胰腺炎。通过对急性胰腺炎不同病情程度患者CT灌注参数的比较,得知轻型组与重型组BV、BF参数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S、MTT参数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BV | BF | PS | MTT |
轻型组 | 61 | 19.02±5.17 | 94.25±21.36 | 39.02±9.38 | 7.56±2.04 |
重型组 | 25 | 7.13±2.16 | 64.24±13.15 | 42.73±15.22 | 8.34±2.12 |
t | -- | 11.0786 | 6.5232 | 1.3753 | 1.5920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CT灌注参数的单位,BV(ml/100g),BF(ml·100g-1·min-1),PS(ml·100g-1·min-1),MTT(s)。
3讨论
近年来,多层螺旋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逐渐成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检查方法简单,操作快捷、方便,图像分辨率高,可以清晰显示胰腺及胰周的组织情况。相比于其他检查手段,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敏感性强、预测性强等诸多优势。其不仅能够清楚显示病变胰腺的坏死范围、程度及是否伴有出血现象,还能明确胰腺周围组织的侵犯和扩散程度,亦可科学预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临床上,根据急性炎症的病情程度和侵袭范围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特别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死亡率极高,患者容易因水肿、缺血、酸碱平衡紊乱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必须尽早予以明确诊断。本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急性水肿型65例,出血坏死型21例,且与病理诊断及腹膜穿刺检查的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高达100%,提示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早期正确判断病情,对其治疗方案的确定十分关键[4]。轻症胰腺炎的CT表现可见胰腺体积轻度增加,胰腺组织均匀强化,密度偏低,部分显示胰腺周围积液,增强扫描未见坏死区;重症胰腺炎的CT表现可见胰腺体积明显增大,伴有片状坏死区(低密度液化状态)和出血灶(高密度液化状态),胰腺密度不均匀,胰腺边缘不清晰,累及胰腺周围组织可见小网膜内积液增多。虽然CT扫描诊断胰腺坏死的准确率较高,但常规CT扫描对早期、微小胰腺坏死病灶的诊断特异性欠佳。针对这一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CT灌注技术加以弥补。该技术主要通过活体灌注过程的定量描述对组织缺血性改变进行反映,其定量灌注参数能够反映器官实质水平的血供情况;同时,胰腺组织的血供丰富,炎性改变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血流和毛细血管循环状况发生变化,并会对CT血流灌注状况产生一定影响[5]。所以,测定胰腺血流灌注也是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依据Balthager分级标准,将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61例、重型急性胰腺炎25例,通过CT灌注参数的比较发现,轻型、重型胰腺炎患者的BV、BF参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轻型组BV、BF参数大于重型组,提示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进展,可呈现越为严重的低灌注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轻型胰腺炎的微循环障碍较轻,重型胰腺炎的微循环障碍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为急性胰腺炎的类型判定、病情评估提供准确信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兰兰,陶超超,许尚文,等.CT评判急性胰腺炎局限性和广泛性胰周组织坏死的临床意义[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02):157-160,164.
[2]唐大贤.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127-128.
[3]高鑫,李维维.16排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199-200.
[4]李树芸.CT影像诊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148-149.
[5]于春梅,李春海,杨茂生.腹部CT对急性胰腺炎病况及预后的诊断价值[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9,37(06):618-623.